机甲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灵活地完成了一系列转向和悬停动作。频佳实时监控着各项数据:”能量输出稳定,系统响应良好。”
然而就在蒸葵准备进行更复杂的机动时,右侧辅助推进器突然出现了轻微的波动。译高立即察觉到异常:”小心!能量输出不稳定了!”
蒸葵迅速调整姿态,启动备用系统。机甲在空中晃动了几下,最终安全降落在起飞点。
“数据分析显示,”频佳查看着检测报告,“辅助推进器的能量分配系统需要优化。不过总体来说,首次试飞相当成功。”
译高走到蒸葵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套飞行装置的优势很明显。机动性超出预期,能量效率也很高。不过稳定性还需要提升,特别是在极限机动时。”
蒸葵取下头盔,若有所思:”或许我们可以增加一个自适应平衡系统,让推进器能更快地响应姿态变化。”
“好主意,”译高赞同道,“另外还要考虑如何降低能量波动带来的风险。这关系到实战中的可靠性。”
当天晚上,技术团队召开了总结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这套飞行装置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它不仅能大幅提升机甲的战术机动性,还为未来的空中作战开辟了新的可能。
“下一步,”译高在会议结束时说道,“我们要着重解决稳定性问题,同时开始研究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
蒸葵看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充满期待。他知道,随着飞行装置的完善,机甲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战场优势。而这,仅仅是开始。
机甲研发中心的主控室内,蒸葵正专注地盯着面前的数据面板。连续几天的飞行测试数据显示,机甲在空中机动时的能量消耗远超预期。他皱着眉头,反复核对着各项参数。
“译高,你来看看这个。”蒸葵招呼正在调试控制系统的译高。
译高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了过来:”怎么了?”
“这是最近几次飞行测试的能量消耗曲线。”蒸葵调出一组全息图表,“你看这里,每次进行大角度转向时,能量消耗都会出现尖峰。按照这个趋势,我们现有的能源系统根本无法支撑长时间的空中作战。”
译高仔细观察着数据:“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不过我认为关键不在能源系统,而是推进器的效率。如果能优化矢量喷口的设计,减少能量损耗...”
“不,问题的本质在于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