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默和比奇开始了紧张的研究工作。他们从现有的植物样本中筛选出最有潜力的品种,然后通过基因改良技术来增强它们的特定功能。
“这种横向扩展蕨的根系侵蚀能力很强,但生长速度太慢。”比奇一边观察显微镜下的样本,一边记录数据,“我们需要至少将它的生长速度提高五倍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廉默点点头,开始调配一种特殊的营养液。“我在研究角族的植物改良技术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促生长因子。如果能将这些因子应用到我们的植物上,应该能大幅提升生长速度。”
实验室里很快就充满了各种化学试剂的气味。廉默和比奇像两个炼金术师,不断地尝试着各种配方组合。每一次实验失败,他们都会仔细分析原因,然后调整方案继续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培育出了第一株改良成功的横向扩展蕨。这株植物在特制的培养环境中展现出了惊人的生长能力。
“太不可思议了!”比奇兴奋地说道,“按照这个速度,一个月内就能开辟出相当大的新空间。”
但廉默的表情却更加谨慎:“生长速度确实提高了,但我们还需要解决方向控制的问题。我们不能让植物随意生长,必须引导它们按照规划来扩展空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廉默又花费了一周时间来研究植物的趋向性机制。他发现通过在特定位置释放化学信号分子,可以有效地引导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向。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化学信号网络。”廉默在实验台上画出一个复杂的示意图,“在需要扩展的区域预先埋设信号发射装置,然后让植物根系朝着这些信号源生长。这样就能精确控制新空间的形状和大小。”
比奇仔细研究着示意图:“这个想法很巧妙,但实施起来会很复杂。我们需要精确计算每个信号源的位置和强度,还要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复杂是难免的,但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廉默开始准备新的实验装置,“我们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如果成功了再逐步扩大规模。”
接下来的实验更加复杂。廉默和比奇在实验室的一角建立了一个微型的地下空间模型,然后在其中种植改良后的横向扩展蕨,同时使用化学信号来引导植物的生长方向。
最初的几次尝试都不太成功。植物要么无视化学信号自由生长,要么因为信号过强而停止生长。廉默需要不断调整信号的类型、浓度和释放频率,才能找到最佳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