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罐头、肉类罐头招待客人,可要是华国人开罐头招待客人,半点不夸张的说,人家估计扭头就走,亦或者说全程黑脸,吃完就断绝交情。
文化的差异,注定了罐头无法激活国内市场。
孟星文没有被唬住,而是开始讲故事道:“什么三聚氰胺,什么原材料涨价都是纸老虎,现在再困难,能比我们当初困难?”
“当时我们冷冻厂一穷二白,是我老孟和几个老员工,一家一家推销,一个地一个地跑,才把企业的销售端打通。”
“只要让外国客户看见罐头的品质,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我们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余进忠顿感无语,叹了口气道:“今时不同往日了孟总,你知道现在全国有多少食品企业吗?多如牛毛,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已经不是你们八十年代了!”
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的双方让陈海龙闭上了眼。
他是海通食品的老总,在1985年,陈海龙与四个合伙人,成立了慈溪冷冻厂,专注于速冻蔬菜生产。
1992年,慈溪冷冻厂更名为慈溪冷冻总公司,1997年改制为慈溪海通食品有限公司,到了1998年,升级为江浙海通食品集团,形成以果蔬加工为核心的业务体系。
2000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速冻、脱水、罐头等技术升级,开发出“卡依之”系列品牌。
上市以后,凭借着向二级市场融资,以及华国加入wto世贸组织的风口期,海通食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几千万的生产线说搭建就搭建,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
回顾他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是一家非常典型的“时代红利企业”,它几乎踩中了国家高速发展期的所有红利。
从改革开放,到企业改制,再到上市募资,扩大产能,又恰好遇到了华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国际订单如雪花般飘来。
有人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起飞。
同样也有人曾说过: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现在的海通食品就像是一头踩中风口的猪,2007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让它极速坠落。
哪怕陈海龙已经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但海通食品对出口份额的依赖还是高达60%。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高层派系争论不休,陈海龙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辣条鲨手 作品《从满仓A股开始成为资本》第一百九十六章 从风口摔下的猪,张扬“借资成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