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年二三月或者八九月,基本上都会做酱,等到了十一月就开始做酸菜。
这两个东西基本上支撑着一个冬天的菜。
因为冬天本来就没啥菜,就算有,那价格高的也是离谱,就靠着这些东西过冬了。
现在买不到黄豆做酱,总感觉靠着那一个月半斤的稀黄酱,这个冬天会过的不踏实。
京都最有名的酱菜馆子:六必居,就有卖的。
他自然会备一些干黄酱,用的时候加水就行了。
上辈子自己是徽州人,从小也是吃酱的,但说实在的,他对榨菜、泡菜、酸黄瓜,还有大酱什么的不是特别感冒。
小时候吃着香,后来经济好了以后,感觉没那味道了。
也就偶尔尝尝鲜。
但是自己来到这里以后,就算是空间里那么多东西随便吃,也没感觉到腻味。
奇怪了。
老妈闻言摇了摇头:“你什么都从你师父那拿也不是个事,明儿我找孙福家的问问,让他们家给弄点。”
杨小乐没有反驳。
孙福的酱油厂也兼做酱,虽然没六必居的那么好吃,但是也还不错。
靠山吃山,孙福还是能从厂里弄到酱的。
邻里之间的这种人情往来,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他还是不太想去破坏。
等以后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只剩下冰冷的感觉。
晚上洗好以后,将港岛的信给拿出来,在那里看着。
内容倒不是很多。
现在港岛那边的房地产在快速复苏,房价开始飙升起来。
鉴于他上次给陈子昂的钱买了一部分地的股份,现在钱有些紧张了。
而陈子昂合作的那个电子表生产也已经开始大批量的出货了,也已经开始有些回本了。
黄秋静在问接下来的操作。。
看完信以后,杨小乐在那里琢磨着。
自己不过去的话,还是不太方便。
想找一个赚钱的小生意都不是很好找。
之前按照他的吩咐,弄了几家闹事,开了五家中介,但是因为这是新的产业,信任度不是很高,生意也是马马虎虎。
琢磨了一会,开始提笔写信了。
翌日,正常去上课。
早上的时候,房国平又开始提到了前天说到的减少粮食定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