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个团队设计的广告啊。”她无奈的吐槽。
似乎广告团队专门为了勾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然后再贱兮兮的来一句“想知道嘛,就不告诉你”一样。
刚刚小女孩手中的那本童话书的特写,只在镜头前停留了不到半秒钟。
广告团队还非常下贱的给镜头打了一层磨砂质感的滤镜,根本看不太清具体的内容与文字。
酒井胜子只能隐约从朦胧的印象上,感觉到那应该是一幅设计的很精巧的插画。
然而就是让她看不清楚具体的内容。
广告将所有的氛围都铺垫好了。
最后却突然只公布一个上市时间,让观众们在期待中自己去等待。
太贱了!
说白了,这其实是广告心理学中一个典型的塑造“神秘噱头”的手法。
财大气粗的电影工业用这种方式用的不多,更多的是一些科技厂商或者时装秀的宣发会用的手段。
类似某大厂发布会之前几个月,各种科技kol都频频放出风来,到时候该厂要搞出什么“划时代的狠货”。
或者每年e3游戏展之前,同样都会有传言,某某厂商要制作全新的3a级游戏ip等等。
这种手法的优点是用相同的宣发成本,博取更大的关注度。
神秘感能像病毒一样传染,大家的好奇心人传人,本来对这个领域没有兴趣的非目标人群,也能被勾引起兴趣。
缺点是,大家好奇心起来,裤子都脱了,结果你给人家装神秘。
若是最后的商品质量达到不了预期的效果,那么立刻就会激发起逆反心里。
本来还能勉强达到及格线的产品,在这种营销放式下,一旦观众被拉高的期待感最后没有得到满足的释放。
绝对逃不出骂声一片,差评如潮的结局。
广告采取这种手法,也是在出版社多方考虑下的共同结果。
这支广告片的投放预算是360万美元。
比不得大制作电影动辄上亿美元的营销预算,也和集团为罗琳女士最后两本哈利波特混血王子与死亡圣器出版前全球预热的阵仗相差甚远。
小王子这个ip再经典,也只能算得上是老饭新炒。
财务部门的会计们不是傻逼。
每本书定价20英镑,今年第一批三十万本就算都卖光了,也才600万英镑的预计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