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彻底无敌了。
但安娜不一样了。
马克吐温说,在他那个时代的美国,年轻漂亮的女性几乎是纯粹用来欣赏花瓶的代名词。
越年轻,越漂亮。
这在人们的心中越是和“不专业”画上等号。
职场的性别歧视至今仍然存在,这是客观事实,而且某些情况下艺术学者行业和老中医行业有很强的共通性。
他们不歧视年轻女性。
他们平等的歧视所有年轻人。
如果在大众视野里。
一位学者,无论男女,青春、漂亮与专业性三者加起来总和共占一百分的话。
那么伊莲娜小姐这样的情况。
专业性大概是负数了。
就差在额头上贴一个“我是白痴,我什么都不懂”的绑带了。
听上去有点何不食肉糜的造作,但漂亮的外表在很多情况下,会带来更多的行业资源和关注度的同时,也同样会带来困扰。
安娜会用变声器,以树懒先生的虚拟身份创作一个匿名播客,她在油画杂志社任编辑的年代,署名简写是中性的而非全名。
就是因为这样的困扰。
再说。
退一万步说。
就算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她是真的才华横溢,学富五车。
那又怎么样?
今天是什么样的大师云集的场合,若是没有伊莲娜这个名字,她能算老几?
安娜又凭什么能够大刺刺的享受“行业内最为杰出的女性代表”这个称呼?
不提里森画廊的女创始人,以及目前在女艺术家中身价历史前三的cecilybrown,就坐在她的身边。
就算布朗爵士把这个称呼放在后排的唐宁的身上。
都要比安娜更有资格。
大家就当是给那位曹老神仙的关门弟子的面子好了,也捏着鼻子认了,不会产生太大的争议。
伊莲娜家族的影响力全部源于油画杂志社和慷慨的艺术赞助人两个身份。
参加这次年会的都是成名已久的大师,是不会缺画展赞助的来源的。
而被逐出杂志董事会的女继承人,就宛如被禁卫军赶出京城的落难君王。
大家凭什么还要给你面子?
当然。
能进入新艺术中心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