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谢某,某只是为了太子。”长孙无忌摆了摆手,语气依旧淡淡的,却少了几分之前的疏离。
李承乾看着两人之间渐渐缓和的气氛,忍不住笑道:“舅父,先生,你们若是早这样好好说话,也不用总闹别扭了。”
温禾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讥笑。
二人十分有默契的避开了对方的目光,神情逐渐的冷漠。
见状李承乾抿着嘴,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翌日清晨,两仪殿内。
三省六部的大佬们,手持笏板,神色肃穆,静候李世民议事。
待民部尚书窦静奏完边军粮草调度之事后。
长孙无忌忽然从文官列中走出,撩袍躬身,声音沉稳:“陛下,臣有一事启奏,关乎太子殿下成长,亦关乎大唐未来。”
李世民端坐龙椅,指尖轻叩扶手,目光扫过他:“辅机有话但讲。”
“臣以为,太子殿下年已渐长,虽在东宫苦读经史,却鲜少接触民间疾苦、边地实情,若长此以往,恐难体察百姓之艰、军国之重。”
长孙无忌顿了顿,抬眸看向李世民,语气愈发恳切。
“臣恳请陛下恩准,让太子殿下隐去身份,随游学诸生一同遍历长安诸县,风餐露宿也好,走访民生也罢,皆是磨砺心性,增长见识的良机,日后方能更好的体察民生与学子的不易。”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众臣面面相觑,皆觉此事太过冒险。
太子乃国之储君,万金之躯,岂能轻易离京,去受那奔波之苦?
李世民更是诧异不已,眉头微蹙。
他深知长孙无忌素来谨慎,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绝不会当众提出这般大胆的提议。
正欲开口细问,却见李靖忽然迈步而出,玄色袍角扫过地面,动作虽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齐国公所言极是,老臣附议。”
满殿臣工更是哗然。
这位代国公向来惜字如金,朝堂议事时多是沉默旁听,极少主动表态,今日竟为太子游学之事公然附议,实在反常。
李世民眼眸微微眯起,他敏锐的感觉有问题。
他目光在长孙无忌与李靖之间转了一圈,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总爱出幺蛾子的身影。
温禾那竖子昨日先后去了兵部和民部,见了李靖和长孙无忌。
今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沉默的脑袋 作品《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第328章 朕让你们和好,你们就立刻联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