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了。
“事情已经定下来了。”科曼仍然目视前方,边走边道,“早在戴高乐将军来大马士革之前,本地人就已经知道了,不过这也并不全都是坏事。不然我们也没有办法动员出来这么多人参军。”
这件事说来话长,但其实也没有这么长,简单来说就是法国战役法国被德国人秒了,戴高乐跑到伦敦继续抵抗,但是呢?手里没人。
在自由法国初期,确实是非常艰难的,撤到英国的法国官兵得知维希政府投了之后,又有很多脱离了英国。
在德国横扫欧洲的时候,戴高乐身边支持他继续抵抗的法国军人只有几千人,比科曼那个中校外籍军团指挥官父亲也强不了多少。
当时的戴高乐手里没人,大多数法国人已经承认战败,他被认为是英国人扶持的傀儡,更艰难的是傀儡都不止一个,中非还有一个美国人十分看好的吉罗上将,吉罗上将军衔比戴高乐高,而且还和美国关系非常好。
那时候戴高乐什么承诺都敢允诺,就比如公开声明允许叙利亚在战后独立。大马士革协议就是在一九四二年戴高乐来到大马士革的产物。
戴高乐来到大马士革,根本原因在于寻找助力,虽然法属叙利亚殖民地,面积比不上法属非洲,自然条件和法属印支没法比。
非洲尤其是阿尔及利亚是法国外籍军团的大本营,至于叙利亚只有一支两千人的外籍军团,虽然是外籍军团但指挥官仍然是法国人,科曼的父亲就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而在一九四一年的叙利亚黎巴嫩战役当中,接受维希法国领导的法军司令亨利费尔南登茨,面对英法联军采取抵抗措施。
当时科曼的父亲在戈兰高地修筑防线,但英军没有从巴勒斯坦方向进攻,于是返回大马士革。
英法联军迫近大马士革,于是在经过了无数耳边风之后,科曼的父亲勇了一把,在军事会议上大吼一声让法军司令亨利滚蛋。
再之后就是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之前,对了面对美国支持的吉罗上将占据优势,戴高乐从伦敦辗转来到大马士革的故事,法属叙利亚的三万法军就成了戴高乐的主要支持力量。
能够一心二用的科曼还在想着自己给世界的改变,一阵祷告声入耳,科曼一听辨别了方向,应该是一个教堂在做弥撒。
“奉祢圣子耶稣基督之名,在众天使与圣徒面前,求祢垂听仆人们的誓愿。赐我们战胜不敬者的力量”
听着弥撒的祷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