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剧男女不平等这招,他就不向帕夫洛夫透漏了,人家是无产阶级心中的祖国,不能这么政治不正确。
在法国倒是可以试一试,反正白左多年把口号喊得震天响,同工同酬仍然非常遥远,这也是立足于自由世界自有国情在此的办法。
科曼认为法国女人都应该感谢他,现在法国女人的收入都不到法国男人的百分之五十,未来二十年大概都是这种差距,所以他的想法还是非常立足于法国国情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唯一的障碍就是法国的体制,他还是觉得建立军政府更为符合未来几十年的国情,双手插兜的科曼不由的心中腹诽,“每天都在想怎么开倒车。”
回到法国大使馆的科曼,向大使馆秘书亨利借来了纸和笔,他一个月的考察时间总要有点成果的,不然那不是白来了?
洋洋洒洒的断定了苏联阵亡人数绝对超过一千万,第一天的考察报告就新鲜出炉了。
也不能把苏联的损失描述的过于惨重,首先科曼没有数据支撑,只能通过法国的经历往上套,数字太大的话就会暴露他没什么能力的本质,法国甚至不光是法国相信的可能性也不大。
还有就是万一苏联虚弱的一面被暴露出来的话,英美还相信了,说不定会滋生冒险主义。
美军要真是那样的还行,但科曼很清楚,蒙哥马利把美军称作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绝对符合实际情况。
美军天下无敌的形象是纯粹塑造出来的,就像是战后初期各国都认为苏联对战胜德国贡献最大,慢慢就变成了美国贡献最大。
就算是死亡人数超过一千万,这个数字也绝对符合自由世界对损失惨重这个概念的想象极限。
数字再大的话,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人不能想象出来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在科曼写报告的时候,内务部军官帕夫洛夫也在写报告,汇报今天一整天的内容,包括了自己负责这位法国军人对苏联劳动力损失的估算。
帕夫洛夫也没想到,科曼留在苏联的第一天就爆出这么一个大雷,在报告的最后帕夫洛夫说道,“这个法国军人自称不屑于撒谎,完全不隐瞒自己的目的进行对话,我真希望他带一点伪善。”
身体力行反动派同样不屑于隐瞒自己真实目的的科曼,并不知道自己给一个内务部军官带来了心灵冲击。
他正在和目前最熟悉的大使馆秘书亨利打哈哈,“希望苏联不要往我身边安插间谍,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