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文化标准的多重讨论。
有人闻到硝烟,也有人从中看到希望。
“不好办。”
“柏林电影节要我们解释,否则明年取消我们这边的评奖资格。”
“戛纳、威尼斯也表达了担忧。”
有人下意识的怂,但也有人考虑更多。
“这件事已经超越了个人选择,从小了说,代表着我们中国电影出海的文化困境,往大了说,是西方压力之下,‘既要尊严又要生存’的集体诉求。”
“而且,我们要是退一步,先不说国内情绪,万一重蹈奥斯卡旧事呢?”
有人问了一句。
然后怂的人不说话了。
金陵十三钗上,奥斯卡打了他们的脸。
讨好你,不给奖罢了,竟然反过来侮辱人。
人都是要脸的!
而且因为金陵十三钗的事,具体负责人吃了挂落,毕竟出问题是要负责的。
“那,我们顶回去?”
坐在中间位置的微微一笑:“为什么要顶回去?我们一贯支持导演的创作自由,我们也是一贯言论自由,我们也是一贯的不干涉导演的个人选择。”
在场人一愣,这话好耳熟?
柏林电影节在东大的负责人,在电影局会客厅等着。
他只是一个选片人,因为事情紧急,临时代表电影节,总部要求他强硬施压。
门开了。
来了一个年轻人,歉意道:“领导们很重视,但我们不干涉导演的创作自由。柏林电影节要打官司,和无人区出品方打,我们的法律不偏袒任何人。”
这位选片人瞪大了眼睛,这是他们的台词啊。
想着来的时候,准备的话术:“你们的开放政策变了吗?”
年轻人连连摆手:“我最多代表电影局,你说的太大了,和我们无关。”
选片人:“宁昊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年轻人:“你告他。”
选片人:“你们不能管管?”
年轻人无奈:“我们不能干涉导演自由。”
选片人觉得自己可以退一步:“他这种行为你们不支持吧?”
年轻人点头:“这是他个人行为。”
选片人道:“他违背了纪律,你们给他一些惩罚,比如禁止执导什么的。”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