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的公文往来,到朝堂议事时的言辞用语,无不透着儒家的纲常伦理;学子们更是日夜苦读,在四书五经中探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们寒来暑往,于昏暗的书房中,伴着孤灯诵读经典,只为有朝一日能踏入仕途,以儒家之道辅佐君王,造福百姓。”
温体仁越说越激动,在殿内来回踱步,袍袖挥舞,仿若指点江山。“难不成,要让我大明这些满怀壮志、一心报国的学子们,舍弃传承了上千年、能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反倒去钻研那些蚯蚓如何钻洞、水车怎样运转之类不入流的奇技淫巧?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他说得义愤填膺,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熊熊怒火,眼中满是对林宇提议的不屑与愤怒,那目光犹如利刃,似要将林宇生吞活剥。“温大人,您可还记得?”林宇神色镇定自若,丝毫不为所动,仿若温体仁的怒火于他而言不过是一阵微风。说时迟那时快,他突然从宽大的袖子中掏出一本破旧不堪的天工开物,书页已然泛黄,边缘还有些许磨损,一看便知被翻阅了无数次。书页中还夹着半片干枯的荷叶,荷叶脉络清晰可见,宛如岁月镌刻下的独特书签,记录着过往的点滴。“四年前,徐光启大人凭借西洋历法,精准算出农时,提议提前播种,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使百姓免受饥荒之苦,为我大明社稷增添福祉。然而结果如何?却被御史台那些人斥为‘崇洋媚外’,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御前。徐大人一生满怀抱负,欲革新历法、造福苍生,却处处受阻,抱负难以施展。如今这改良税制之事,恰似为漏风的屋子修补窟窿,过程或许极为艰难,会触动诸多利益,但总好过眼睁睁看着屋子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最终坍塌吧!”此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仿若空气都凝结了。大臣们面面相觑,表情各异,有的满脸惊愕,有的低头沉思。林宇这一番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众人的要害之处。往昔那些蕴含革新智慧的举措,在守旧派的打压下,皆被扼杀于摇篮之中;那些能使国家走向昌盛的绝佳机遇,也因朝堂众人的因循守旧,如沙子般从指缝间悄然溜走。这些令人痛心的过往,此刻宛如一把把寒光闪闪的利刃,无情地刺痛着每一个尚有良知之人的心。温体仁,作为保守势力的核心人物,长期凭借权谋在朝堂上翻云覆雨,亦是诸多保守行径的幕后推手之一。此时,他顿感浑身不自在,犹如芒刺在背,呆立在原地,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平日里那能言善辩、巧于诡辩的口才,此刻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封印,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嘴唇微微颤动,却吐不出一个反驳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