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与挣扎。
然而,温体仁等人在朝堂之上,言辞激烈且信誓旦旦,其弹劾之语如同一波波汹涌的暗流,不断冲击着崇祯帝的内心。他们称“林宇私自制作不明食物,既不呈交朝廷查验,又不用于赈济军民,此乃心怀不轨,意图谋害戍边将士”,更抛出重磅指控,“林宇暗中与黑风寨频繁往来,互通消息,二者狼狈为奸,意图掀起谋反狂潮,颠覆我大明江山”。这些话语仿若诅咒,在崇祯帝耳畔反复回响,每一个字都化作锋利无比的刀刃,一点点、一寸寸地切割着他心底对林宇尚存的信任。
崇祯帝心中十分清楚,当下的大明王朝正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沼。国内,流民因灾荒、苛政被迫揭竿而起,起义烽火在多地熊熊燃烧,局势愈发难以掌控;国外,满清铁骑在北方边境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挥师南下,掠夺大明的锦绣山河。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此刻宛如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的危楼,岌岌可危。倘若自己一时不察,错信了林宇这等心怀叵测之人,任由其在蜀地肆意妄为,致使蜀地局势彻底失控,那对于大明王朝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必将把大明的江山社稷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可若仅仅因温体仁等人的片面之词,便错怪了忠良之士,寒了满朝臣子的心,往后谁还肯为这风雨飘摇的朝廷肝脑涂地、拼死效力?这两难的抉择,沉甸甸地压在崇祯帝心头,令他倍感煎熬,一时之间,难以权衡。崇祯的指甲几乎要掐进龙椅的扶手,他的内心在信任与怀疑的天平上艰难地摇摆着,每一次权衡都像是在撕裂他的灵魂。他望向殿外被乌云笼罩的天空,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凉,不知这大明的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
与此同时,宁王府西侧那间堆满物资的厢房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林宇身着一袭素色长衫,衣角处还沾染着星星点点的面粉,显然是匆忙间赶来,尚未整理周全。他与心腹们紧密地围聚在一张老旧的檀木桌前,桌上杂乱地摆满了地图与账本,每一样物件都仿佛承载着沉甸甸的秘密与使命。昏黄的烛火在狭小的空间内摇曳不定,在每个人的脸上投下浓重而扭曲的阴影,清晰地映出他们紧锁的眉头和凝重到极致的神情。摊开在众人眼前的蜀地舆图,已然被烛泪烫出了好几个不规则的孔洞,那些孔洞犹如一张张黑洞洞的眼眸,冷冷地凝视着众人,仿佛在无声地预示着前路必将布满荆棘,坎坷难行。
突然,厢房木门“吱呀”一声被撞开,一个侍卫脚步踉跄地冲进来,胸口剧烈起伏,脸上惊慌失措,额头汗水顺着脸颊一个劲儿往下流,都浸湿衣领了,大喊:“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