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项煜,身为典型的传统文人,却未习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亦无林则徐“*********,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他虽饱读诗书,却将文人性格中的怯懦与算计发挥到极致。在他心中,“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乃是至理名言,一旦察觉危险,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保全自身性命。平日里,但凡有利益可图,他绝不放过,哪怕是蝇头小利,也要费尽心思收入囊中,这些自私自利的小心思,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若说他是清官,倒也有几分道理。在大明官场那贪腐成风的浑浊泥沼之中,别的官员恨不得将一府的油水刮干,而他收取一府火耗仅占三分。相较于那些动辄贪墨无度的官员,项煜这般行径,在当时的环境下,竟也显得如一股清流,可这“清流”,不过是在浑浊官场中稍显不那么污浊罢了,本质上,仍是为了自身利益权衡的结果。
*这位知府平日里总将“清正廉洁”四字挂在嘴边,摆出一副刚正不阿的清官做派,可内里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每逢民间打官司,他表面上一本正经地升堂断案,背地里却两头讨好、收受钱财。城中往来的富商巨贾,只要有求于官府,他都来者不拒,欣然笑纳贿赂。不仅如此,他还热衷于和商人合伙做生意,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为合伙生意大开绿灯,从中谋取巨额利益。
在他管辖的行政机构里,人员编制混乱不堪,职位空额竟高达近百个,而这些空额都成了他中饱私囊的手段。他每月虚报这些空缺职位的俸禄,将银子尽数收入自己囊中。此人不上不下,既没有勇气像那些大贪官一般肆意妄为、大肆敛财,又不甘于像真正的清官那样过清苦日子,一心只想舒舒服服地捞取好处,逍遥度日。
论起犯下的罪行,虽说还够不上杀头之罪,可也绝无可能青史留名。在他的任期内,老家的田地日益增多,都是用不义之财购置而来。家中小妾已经娶了三房,个个年轻貌美,供其享乐。那些沾亲带故的亲戚们,也都靠着他的权势,在当地耀武扬威,吃香喝辣,尽享荣华富贵。像项煜这种人,在大明官吏层里一抓一大把,温体仁就爱和这种地方官打交道,有欲望又胆小。朝廷也放心,觉得这种人能放心用。所以这些年,项煜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
但今天,一切都变了。望着林宇递来的黑熊的脑袋,那血渍顺着脖颈缓缓滴落,在地上洇出一小滩暗色。项煜只觉眼前景象陡然模糊,呼吸也急促起来,豆大的汗珠不受控制地从脑门簌簌滚落,顺着脸颊蜿蜒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