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拍打着窗棂,林宇望着被寒风卷得明灭不定的烛火,突然开口:“陈墨,你说为何北宋天圣年间,益州十六家富商联办的交子铺,最后落得信用崩塌的下场?”
陈墨摩挲着案上的蜀锦卷,眉头微蹙:“听说是因为私印滥发?可起初交子便利了交易,为何富商们要自毁根基?”
“要弄清这缘由,得先讲讲交子的来历。”林宇拿起一枚铁钱,在掌心重重一握,“北宋初年,蜀地实施专行铁钱的货币制度,铁钱币值低、重量大,流通极为不便。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如此‘值轻量重’的货币,严重阻碍了商贸往来。与此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大增,可铜钱短缺,难以满足流通需求。在这种情形下,成都出现了经营铁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
林宇微微眯眼,陷入对那段历史的遥想,缓缓说道:“那时有个传说,宋初四川物阜民丰,经济极为发达。有位外地富商在益州赚得盆满钵满,准备回乡时,望着堆积如山的铁钱,犯了难。他雇来的脚夫,个个被沉重的钱袋压得直不起腰,一路叫苦不迭。其中一个脚夫嘟囔着:‘这钱要是像纸一样轻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富商心中一动,琢磨起用纸来代替铁钱流通的法子。回益州后,他联合数位当地富商,开办了最早的交子铺。存款人把铁钱交给铺户,铺户将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券上,交给存款人作为取钱凭证,这临时填写金额的楮纸券,便是最初的‘交子’,彼时它只是一种存款凭证,还算不上货币。”
“原来交子是这么来的。”陈墨若有所思。
林宇点点头,接着说道:“交子的出现,对北宋经济发展可谓影响深远。起初,它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繁荣。想象一下,以往商队要带着沉重的铁钱长途跋涉,不仅运输成本高昂,还面临被盗抢的风险。有了交子后,商人们只需携带轻便的纸券,就能在各地交子铺兑换铁钱,跨区域贸易变得便捷无比。益州的蜀锦、茶叶,两浙的丝绸,福建的瓷器,通过交子的流通,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北宋的商品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甚至催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夜市,东京汴梁的勾栏瓦肆灯火通明,直至三更才歇。”
“而且,交子还推动了金融创新。”林宇拿起案上的史册,翻至相关记载,“交子铺在经营过程中,衍生出了类似现代银行的业务模式。他们不仅为商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