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好车,并没有急着进屋,而是走过来,高振东给他递了一支烟。
“闫老师,有事儿?”一边给自己点火,高振东一边笑道。
“是这么回事儿,我家那个二小子,现在也到了上高中的年纪了,我就是想找你打听点事。”
老闫头儿的二儿子是49年出生的,所以叫解放。
要说老闫从老闫生孩子,也能看出社会的变化。老大解成,是39年生的,然后就一直没生,至于为什么,高振东猜大概是因为养不起,要不然解放后一下子连生三个就没法解释。
直到49年解放,老闫头就解开了封印,就差一年一个了。49年底是老二,51年是老三解旷,52年还生了个闺女解娣。为什么生这么多,应该是能养得起了。
别看老闫天天哭穷,但是收入可不低,解放前没这份儿收入。
估计要不是因为年龄问题,他还能生。
闫解放今年虚岁十六,不过因为出生靠年尾,入学晚一年,所以才初中毕业。
“什么事情?”大概是因为那句“收太阳过冬”,高振东今天谈性挺浓。
“你觉得上高中好还是上技校好?”闫埠贵道。
这条时间线上,中级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得要比高振东上辈子知道的要多不少。
高振东有些惊讶,仔细打量了闫埠贵几眼。
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啊,按高振东的估计,以老闫头的风格,但凡老二考得上技校,必定是让读技校的,能早交钱!
高振东想了想,没忍住:“闫老师,你不是一向倡导早懂事早工作嘛,说是不为社会添麻烦,早日工作,早日建设祖国。”
道理都挺好,就是从闫埠贵嘴里出来,高振东平日里听着总觉得有那儿不对劲的样子。
“嗨,这不现在情况变化了嘛,建设国家,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要做更多的工作,技校或者普高那点知识,不够用,不够用。”闫埠贵笑道。
那你还有什么好问的,直接让孩子读高中奔大学不就完事儿?高振东刚想说,突然反应过来。
他是奔着大学生工资高去的!别说工作了,这年头上大学,一个月是有补贴的,金额虽然不高,但是比起一些临时工都要高点,对于老闫头来说,是能刮得出油的。
闫老二要是考上大学,老闫头估计连他的大学补贴都要每月弄回5块钱来,毕竟当年闫解成打零工的时候他都能每月收几块钱。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打小就清澈 作品《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第1354章 重新回家的设备(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