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有人想起来,防工委曾经提起过,集束、分导多弹头的事情。
如果真的能综合各种手段,把重量降下来,能在导弹上弄上几个弹头,岂不妙哉?
不说分导吧,就算是集束也是极好的,至少杀伤效果好得多。
有新目标了,同志们一个个兴奋不已。
——
西北重飞,这里有一个大型的机场。
作为国内重型飞机的中心,这里有一些平时不太常见的飞机。至于仿制图-16的六爷,在这里倒是很常见。时常可以看见崭新的六爷银光闪闪,从这里起飞,飞向自己将要战斗一辈子的地方去。
而此时,一架在国内不太常见的飞机正在机场上,发动机隆隆作响。
如果是对国内轰炸机很熟悉的人的话,这架飞机的型号倒是应该能大致认出来,但是总体看下来,就不认识了。
这应该是一架图-4轰炸机,但是和普通的图-4轰炸机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
这架飞机头上的“头发”很多,这一点,和机场上很多同志都不一样,它机身上的天线很多。
还有一点差别,飞机的发动机不太一样,这个发动机看起来要修长一些,和原本图-4那粗壮的发动机有明显的区别。
“北方同志的涡桨发动机技术,还是比我们自己的要强,这个发动机我们折腾了不少时间,一直没搞好。”
原本的一代预警机,是70年开始搞的,那时候已经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自行研制或改进涡桨发动机了,可是这是60年代中前期,我们离这水平还有点距离,最终这个飞机的动力,还是靠着北方同志解决的。
“那没办法,涡桨发动机本来就不是现在最急切的,螺旋桨发动机在我们现在的发展序列里,都不是最急的,不受重视,发展缓慢很正常。好在上级也考虑到了,从北方同志那里弄来了涡桨发动机的技术,我们这也算是后来居上了嘛。东北、西南的大中小喷气发动机,现在还没我们快呢。”
理论上,涡桨其实也是喷气发动机的一种,但是差异过于巨大的外形,让同志们总是不太把它往喷气里面归类。
涡桨发动机转动,发出了巨大的轰鸣。这玩意儿的噪音,那是出了名的大。
而上面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差别,最大的差别,是这架飞机背上,顶着一个巨大的蘑菇。
这个蘑菇的结构看起来像是能转的那种,毕竟转轴结构清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打小就清澈 作品《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第1366章 都挺好,就是有点偏(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