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是知道七车间的具体工作的,顿时感觉过上好日子了。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是,但也不是。不算是下放,对于你们两方来说,这其实都是新课题,算是整合资源,一举多得吧。不过他们在精密传动和控制上,的确是比你们经验多一些,能起到不错的引导作用。”
现在的光刻机虽然是可以做到自动定位,但是实际上是通过读取掩模和工件上的定位标记,反复调整来实现的,定位效率略低,而且定位精度也还差点意思,工艺暂时就在3微米上下没有进步。
虽然这个“没有进步”相比国外,已经非常先进,但是高振东决定再往上提升一下,不仅仅是制程线宽上的提升。
毕竟nmos都出来了,那cmos技术的大门也就随之开始慢慢敞开。而有了cmos,现在3微米的制程无论如何都有点委屈这个一直使用到21世纪的长寿技术。
该配套升级了!至少把制程压到1微米以下。cmos工艺和升级光刻机两边都需要时间,但是得开始考虑同步前进了。
而既然光驱要做到微米级的定位精度和连续定位,那不妨让两边结合一下。这套技术如果能实现,其性能参数,用于这个数量级的线宽工艺还是能胜任的。
所以他才对池所长说,不算是下放,因为哪怕是光刻机团队,也需要从头重新开始,控制的经验是能用的,但是技术原理已经彻底不同,至少执行机构是全变了。
高振东决定上小型直线电机!也就是光驱光头原本的驱动技术。现在肯定搞不到日后的光驱直线电机那么小,但是大一点也没关系,光盘不大就行。
这套技术的定位精度,据高振东所知,大概极限能发展到0.1微米左右,不过现在不需要那么高,估摸着也上不了那么高。
而高振东决定上这套技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需要太多的资源。
这个不需要太多资源,指的不是研究不要钱,而是高振东在自身的系统上,不需要投入什么资源。
他上辈子跟着导师混的时候,是接触过这东西的,而且为了能用得好,还小有研究。这些研究并不非常深入,但是用来引导这个技术在国内落地生根开花,却是足够了。
“太感谢你了!高总工。”池所长大喜道。
高总工这是连最嫡系的部队都拉出来,一起共襄盛举,支持力度之大,不可谓不高。嫡系部队就得这么用,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天天让非嫡系部队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打小就清澈 作品《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第1370章 一条简单的路(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