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了生命与毁灭意境的混沌之心。此刻,在灵源道韵果的催化下,徐阳对它的感知达到了极致细微的程度。
他“看”到——
混沌之心的核心,并非绝对的寂灭,而是一片深邃的“无”。这片“无”,仿佛是万物的终点,一切能量、物质、法则最终的归宿。然而,在这片“无”的边缘,却悄然滋生着点点极其微弱的“生”之荧光。
这些荧光,如同宇宙初开时的第一缕光,脆弱却顽强。
它们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那寂灭之“无”在某种玄奥的规则下自然衍化而出。如同毁灭的灰烬中,总有一丝生机不灭。
“寂灭为基,生发于无这便是万灵源流录中‘归墟孕灵’的真意吗?”徐阳心中明悟如潮水般涌来。
他之前对毁灭的理解,更侧重于“终焉”与“湮灭”。而春眷青圣的补遗心得则着重阐述了在毁灭的终极处,蕴含着一线逆转的生机,那是生命最本源的“创生”起点。补遗篇的核心奥秘,恐怕就在于如何引导、掌控这“寂灭”与“生发”的轮转。
意识沉入更深层。
他开始推演自己新创的杀招万寂终焉。
原本的万寂终焉,是以毁灭神力强行压缩坍塌成一个吞噬一切的湮灭黑洞,追求极致的破坏力。
但现在,他清晰地看到了这招的“简陋”和“浪费”。
在灵源道韵果的极致状态下,他意识不自觉地拔高,再次直面毁灭本源大道,看到了毁灭六大分支的延伸——那是一个浩瀚、稳定、自成循环、蕴含无尽毁灭奥妙的六翼万花筒虽然只是惊鸿一瞥的感悟,但那种六大分支完美运转,那种将毁灭法则演绎到极致高度的形态,深深震撼了他。
对比之下,自己的万寂终焉就像一个粗暴的、只会向内塌陷的能量球,固然威力强大,却缺乏精妙的“道”的支撑,也未能充分利用毁灭法则本身的诸多分支特性,如侵蚀、崩解、咒灭等,更别提触及那“归墟孕灵”的意境了。
“模仿不,是借鉴毁灭的形态与运转之理”徐阳心念电转,思维速度快到极致。
一个全新的构想在他脑海中飞速成型——
不再追求单一的湮灭黑洞,而是在神力核心构建一个微型的、极度不稳定的“虚伪世界”雏形。
这个虚伪世界,以寂灭为核心驱动力,尝试模拟那种世界内蕴循环、层层坍塌的毁灭法则结构。
当它爆发时,不仅能形成恐怖的吞噬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