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渐道:“徐家并无一位叫徐五爷的晚辈。”
到了此时便不需永安帝开口了。
陈砚道:“徐阁老见族中小辈,自是喊的字,徐阁老可记得族中有位小辈叫徐广?”
徐鸿渐应道:“本官的侄儿便叫徐广,只是他不学无术,因私德有亏,被其父赶出家门,本官与其有几十年未曾相见了。”
陈砚暗骂一声老狐狸。
先装作没听说过此人名姓,再顺理成章说出自己已多年不见此人,并不知此人在外打着他的旗号办事。
与暖阁外百官相比,徐鸿渐实在难对付。
这就是条滑不溜手的老泥鳅。
如此一来,哪怕陈砚能证明此信是真实的,也可以被徐鸿渐一推二五六。
至多牺牲个徐广,还可赢得大义灭亲的好名声。
陈砚极少佩服人,这徐鸿渐便是他极佩服的。
论脸皮,论装聋作哑,论推人出来挡枪,凡此种种,无不是驾轻就熟。
也难怪这么多年焦志行都抓不住他的把柄。
陈砚满脸怒容:“徐阁老的意思,那徐广所作所为,您尽都不知?”
徐鸿渐虽是背对着陈砚,陈砚却依旧能猜到此刻他必是满脸惭愧。
“不知。”
陈砚更愤怒:“他分明是你徐家人,是你徐鸿渐的侄子,他在外打着你的名号去与宁王勾结,你竟不知?!”
那声音已然急促,摆明了气急败坏。
焦志行在心底暗暗叹口气,到底还是年轻了,就快沉不住气了
徐鸿渐这老匹夫极难对付,一封信难给他定罪。
今日陈砚已对徐鸿渐出了杀招,若陈砚此番失败,纵使有天子相护,怕也是性命难保。
需知此前有不少浩然正气的言官弹劾徐鸿渐,不是被下大狱就是被流放。
在狱中的,或自尽,或病死。
被流放者,或被刺杀,或染上重病,纵使侥幸到了流放之地,也扛不住辛苦劳作,一命呜呼。
今日想要拉下徐鸿渐怕是难了,不如在这徐广身上做文章,将徐氏一族拉下水,再弹劾徐鸿渐不管束族人,纵容他们肆意妄为。
虽不能将徐鸿渐彻底拉下来,至少也能让徐鸿渐伤元气。
在徐鸿渐说出“惭愧,本官确是不知”后,焦志行开口了:“徐广乃是徐阁老的族人,打着徐阁老的名号危害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河大爷 作品《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第372章 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