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用力拉起来之前是无需去考量的,你所担心的事情也是如此。”
不怒微微一怔后便沉默了下来,一会儿后说道:“可若是你永远都不拉起鱼钩,那么最起码坏事永远都不会发生。”
李子冀点点头:“这话没错,但如果我永远不拉起鱼钩,却也杜绝了会发生好事的可能。”
绷紧的鱼线又重新恢复正常,其实刚刚本就什么也没有钓到,李子冀只不过是借此机会与不怒说出自己的看法,他接着道:“果果有几个朋友,都是南林巷街坊家的孩子,很喜欢小动物,却又因为小动物的寿命太短,不忍心见到未来某一天自己心爱的宠物死在自己的面前,所以她们固然很喜欢,却从一开始就放弃了饲养。”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拒绝开始,我不能说这种念头不对,但你也不能否定去尝试过,试图拥有美好过程的可能。”
不怒赞道:“您还真是了不起。”
从山外山见到李子冀到如今,每一次碰面,这位圣朝县侯都能够展现出令他心悦诚服的品行和观点。
他此刻惊叹钦佩的不仅仅是李子冀开导他的理论,而是蕴藏在这理论背后,李子冀对于佛主所求之事的推测和了解。
李子冀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
正因如此才了不起,世上能有几个如李子冀这般洞若观火,细致入微的?
沈自在也不再询问,这件事本就与他没什么关系,既然李子冀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他也不会去指手画脚什么。
他不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他和李子冀之间也还没有熟络到那种程度。
这一夜自然还是没有钓到鱼的,等到天色明亮,李子冀便将鱼竿递给了坐在一旁的王小树,然后站起身子望着那从枝繁叶茂中隐隐透出来的日光。
朝阳带着独特的味道,渐渐升空。
“看来今天早上来不及吃斋饭了。”
李子冀开口说道。
话落,普陀山上的钟鼓之声再度响起,在持续了片刻后方才停下,不怒和尚也已经站起了身,他们都知道,佛主回来了。
......
......
佛主并没有民间所想象的那般神秘高不可攀,觉得佛门僧人几十年也未必能够见到一次,事实上佛主每三月都会在大雄宝殿外讲经,每次讲经三日,这位和蔼的老僧人在山脚下耕地的时候时常还会和过路的百姓闲谈几句,虽然在山下信徒眼中看来,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