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各国和各航天公司趁着年初把自己今年的航天计划发布之后,航天圈就热闹了起来。
普通人或许不明白,但航天爱好者已经激动起来了。
有好事者直接称“今年绝对是航天大年”!
精彩,今年各国各公司的航天计划真的太精彩了!
确实精彩,今年光是到火星的探测器就有三个,更别说咱们国家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个任务!
是啊,除了阿联国的那个火星轨道环绕器比较常规,老美的那个火星探测器也有突破,真想快点看看在火星大气内用旋翼飞行是什么样的啊!
今年好像有十几款新型火箭要首飞,其中八成是可回收的火箭,六成借鉴了路神的大技术整合理论和万户火箭的开源技术,真的假的?
路神对万户火箭之后的可回收火箭影响确实非常大,但今年计划首飞的这几十款新型可回收火箭我看悬。
还悬什么,肯定无法全部首飞,航天方面推迟才是常态。
确实,航天领域出“鸽王”的概率比其他领域大多了。
说到“鸽王”我就想起了雄心勃勃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这玩意原定于零七年发射的,也就是十四年前,现在时间和资金都超支严重,都花费100亿美元了,今年真能发射?
这个还真不好确定。
靠,别说那个“鸽王之王”了,就这十几款新火箭能在今年首飞五款就很不错了,其中还包括确认下个月首飞的长征十号。
听你们一说,怎么今年又有点“世界各国摩拳擦掌”,最后只有咱们按时发射航天任务的感觉?
是啊,这样的话还算“航天大年”吗?
算,怎么不算,路云参与的项目肯定可以准时发射,而单他今年搞的航天任务就足够撑起“航天大年”的称号
听到有人说起这个,其他人一算好像还真是。
今年的航天“开门红”就是路云旗下的蓝星航天,它在一月一号那天射了一发满载30颗“星斗”一代子卫星的万户火箭。
按照蓝星航天去年年底发布的规划,由于卫星的量产能力上来了,所以公司二一年计划每月至少发射3次“星斗”卫星。
也就是一年保底发射36次,把1080颗“星斗”卫星送上太空。
这还是保底,如果情况允许的话,蓝星航天公司会尝试一个月发射4次“星斗”卫星,那样发射次数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