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嫦娥六号月背采样也会在南极-艾特肯盆进行。
主要是南极-艾特肯盆太大了,它的直径有2500公里,面积有490万平方千米,占月球背面表面积的四分之一。
或者说差不多是老中的国土面积一半。
也可以说是82个通辽的面积,82t!
南极-艾特肯盆的面积占了月球背面的四分之一,但它覆盖月球南极之后也有一丢丢在月球正面,沙尔克顿陨石坑正好在里边。
甚至连月球的自转轴点就位于沙克尔顿陨石坑内距中心点仅几公里处。
沙尔克顿陨石坑直径20.92公里,深度约4.2公里,在月球陨石坑里不算特别大。
从地球只能看到位于粗糙、崎岖高地上的沙克尔顿陨石坑边缘,其坑壁略微突起于月表,外侧坡稍有撞击侵蚀。
由于月球的轨道与黄道只倾斜5,因而这处陨坑内部处于永久黑暗中,这导致其内部的平均温度约为90k,也就是零下183摄氏度。
在此条件下,所有伴随撞击的彗星一道抵达此处的水分子都将被冻结在坑底表层或之下。
曾经月球探勘者探测器测量沙尔克顿陨石坑内氢的含量远高于月表一般水平,这表明可能存在着水冰。
不过该陨坑坑底的反照率显示与月球背面一致,这表明坑底并没有暴露的表面冰。
当然,之前的探测器探测能力有限,所以不能100%确定。
另外就是坑内永久黑暗,但环坑口的壁峰却几乎持续处于阳光的照射中,暴露在太阳下的时间约占整个月球轨道周期的80%~90%,这些持续照亮的山脉被称为“永昼峰”。
这就是“吴刚”一号着陆到这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外,这么好的地方其实是nasa划定的“重返月球”计划的一个重要着陆地。
可惜的是,被老中捷足先登了。
毕竟谁让老美计划二零年在这里建设月球基地,但现在都二一年了还没动静呢。
为了提高着陆成功率,“吴刚”一号没有直接着陆到沙尔克顿陨石坑的坑口最高峰,而是着陆到了一个坑外相对平坦的地方。
这里的全年光照达不到90%,勉强能达到80%的光照率,也就是地球一年的290多天是有光照的,70多天没光照。
月球的南极可不像地球的南极有大气层过滤和折射导致阳光衰减的问题,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猫李猫气 作品《这个明星要登月》第409章 老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重返月球”着陆点被老中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