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剂补加等物资保障能力。
同时还具备承担空间站姿态轨道控制、并网供电以及空间站遥测、数据传输支持等空间站运营支持任务的能力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支持能力,是世界现役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
而在这些保障能力中,给空间站运输大部件组件的能力尤为重要。
所以“天舟”飞船设计的时候就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使用通用推进舱,分别搭配全密封、半密封半开放、全开放等3种货物舱模块。
(“天舟”飞船的全密封、半密封半开放、全开放构型)
这当中,全密封构型就是现在使用的构型,里边装的都是几十厘米大小的方形包裹。
半密封半开放构型就是在现有货舱外壁上开一个敞开区域与内部密封区域隔开,搭载诸如太阳翼在内的大件货物。
全开放构型配备的是全敞开货物舱,用于执行空间站大型天线、卫星等超大件运输。
“天舟”飞船的货仓直径达到了3.35米,全敞开的极限运载构件的长度能达到4米多,宽度到2米多,重量也能达到5吨多。
这比木鸢级太空穿梭机的数据可大多了,毕竟穿梭机的舱门直径才1.2米。
就算完全改成货运的,像航天飞机那样直接在机背上搞个大舱门,它所运载的货物高度也不能超过2米。
并且还只有2.2吨的极限货运能力。
虽然单纯的火箭可以运输更大结构的货物,但火箭可没有那么高的运输精度,也无法对接空间站。
好在天宫空间站是新空间站,暂时还不需要更换大型构件,“仙槎号”的运输能力足以应付常规的食物、实验素材和燃料等补给需求。
只不过它的运力没有“天舟”强大,差不多四五次才能抵得上“天舟”运输一次。
当然,也有好处,那就是航天员们可以经常吃到新鲜食物,不用吃冰箱里的“积月老货”。
所以“天舟”飞船只需要暂时保留一两艘应急就可以了。
或许等有需要的时候,空间站已经发展出了完善的太空制造能力,缺少大型部件可以直接在太空制造。
哪怕制造能力差一点,也可以运输小型零件,然后在更大的组装车间进行组装。
也可以等路云的10.6米“星舰”火箭制造完成,它的二级“星舰”不仅可以运输尺寸巨大的构件,还能对接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