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让他“改剧本”,说他拍“古装剧”了。
不过真正的大彩蛋还是来自航天方面。
毕竟作为现在老中的“航天风向标”,路云是可以参与规划老中未来航天的发展方向的。
这方面,电影里沙益介绍行星发动机的时候说月球上都用机器人3d打印,更快。
那可不是单纯的电影剧情,路云打算来真的!
要想在月球上常驻,那仅仅使用地球上运输过去的“预制模块舱”是不行的,而是要真正的在月球上建造建筑。
然而在月球上开展原位建造所面临的极端挑战可不少。
比如会有材料来源单一、无液态水、低重力条件,以及昼夜温差高达300摄氏度以上等挑战。
另外还有每年约1000次的2~3级月震、强烈的宇宙辐射、崎岖复杂的地貌与地质结构等等。
这一系列挑战都会让“月球建造”成为一项真正的“超级工程”。
上一世的二三年,北航提出了“月壤砖”概念。
月壤砖是未来可能用于月球盖房子的建筑材料,研究团队结合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实际带回来的月壤搞了两种模拟月壤bh-1和bh-2,并在模拟月表环境中利用碱激发反应制备地聚合物,揭示其硬化机理并完成地面验证。
结合3d打印技术,团队将这些材料作为“墨水”打印砖块,探索月面原位自动建造的可行性。
不过这只是造砖,到了二四年,华科大进一步推出了“月壶尊”构想。
他们通过烧结月壤风化层制砖,并由“超级泥工”机器人在月球表面自动建造。
“月壶尊”外形如竖立的蛋壳,内部分为上下两层,分别为工作区与休息区,作为月面基地的标准样式。
(网图)
同时团队还设想建设“月球玄武基地”,通过烧结出带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融合传统砌筑工艺与3d打印技术,采用模块化预制与打印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月面建造。
而这些还只是设想,等到了二五年才有实验室搞出了实验版本的月球“打砖”机。
那套系统利用聚焦太阳能熔化月壤,并通过太阳能驱动的3d打印工艺,将其直接转化为可用于建造的砖块,全程无需水或任何粘合剂,体现了资源原位利用的核心理念。
该系统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也就是光学聚焦模块与成型制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