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濒死的控诉和记者们拍摄的、触目惊心的画面,通过卫星信号第一时间冲破了麦德林的封锁。
bbc、路透社、法新社的头条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麦德林:屠杀之城?、幸存者控诉墨西哥军队系统性处决、维克托的“清洗”:整座城市沦为坟场?。
毒贩胡安血污的脸、肩胛骨上狰狞的伤口、记者们惊惧的面孔,以及他断断续续却字字泣血的描述。
“排枪补枪都死了空了坟场”——瞬间点燃了全球舆论。
国际社会彻底哗然。
此前关于维克托军队在麦德林“过度使用武力”的零星报道和猜测,此刻仿佛找到了最血腥、最直接的证据。
胡安这个“毒贩打手”的身份,在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面前,反而被许多人刻意模糊了,他首先是一个从“地狱”爬出来的“幸存者”。
人权组织、联合国机构措辞前所未有的严厉,要求立刻进行独立调查。多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报道中描述的暴行”表示“极度震惊和关切”,并向哥伦比亚政府施压。
哥伦比亚国家宫的气氛骤然降至冰点。
总统和他的幕僚们面色铁青难看。
原本对维克托“快刀斩乱麻”的些许期待,被海啸般的国际谴责和国内汹涌的质疑声彻底淹没。
盟友的质问电话一个接一个,国内反对派更是抓住机会猛烈抨击政府“引狼入室”、“丧失主权”。
空气中弥漫着焦躁与不安,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际电话线快被打爆了,”外交部长声音干涩,试图总结,“英国、法国、德国措辞一封比一封严厉,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要求立即、不受阻碍地进入麦德林,我们我们快没有回旋余地了。”
“回旋余地?”阿曼多贝内德总统猛地一拳砸在桌面上,昂贵的红木发出沉闷的响声,“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关他们什么事情?!”
其实他心里也有些烦躁。
甚至说埋怨维克托,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跟自己说。
自己好歹也贴着维克托的标签吧,你就这么不管我的死活呢。
就在这时,副总统西里尔道格拉斯推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刻意压制的忧虑,他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
“总统先生”道格拉斯的声音打破了总统带来的短暂死寂,也成功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过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国际压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