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交叉枕在了脑后的周易感慨着。
这其实是一件无法被分割的事情。
如果卖得好就是一切,那后来那些神曲们也不会被鄙夷了,世纪初的歌手们也不会在不断的网民考古中一个个翻红。
你让大量下沉市场的主体受众去听什么周杰纶的双刀、王立宏的竹林深处、陶哲的乱七8糟等歌曲那纯属扯淡,但流行音乐受众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量在下沉市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小时候就跟随父母一起听的音乐就是所谓的彩铃神曲、网络神曲、抖音神曲,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在长大后厌倦了所谓的神曲,从而追求更复杂、更有内涵与意义的流行音乐。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世纪初那一批创作歌手的老歌会突然翻红到莫名其妙的缘故,因为这群人突然发现自己并不需要去国外乐坛寻找更进一步的流行音乐,实际上华语音乐早就有人做了,只不过以前受众不多不火罢了。
最典型的就是周杰纶的暗黑三部曲、王立宏的爱错、林骏捷的杀手、陶哲的飞机场心乱飞等等,这些歌发行时在内地都属于是无人问津,被考古出来翻红的。
如果你只做曲高和寡的音乐性歌曲,又很难说能全部做对叫好又叫座,甚至生活可能都是个问题
可如果你只做所谓的下沉神曲,那么未来相当多一批听歌长大的受众就会因为无法忍受而在接触到西方复杂音乐类型后变成魔怔先进党,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毕竟华语音乐本身起步就很晚——
好死不死的是,文娱领域,电影、音乐与书籍,恰恰就是意识形态输出的三驾马车。
此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亦有记载——古巴歌手反古巴结果反被金发奶龙背刺。
无论是西方乐坛还是东方乐坛,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下沉市场的补充对于乐坛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扩宽了市场受众让行业活过来了、让从业者变多了、让更多人有饭吃,又很容易翻车被千夫所指。
这些东西没有一个定数,没有人能管理以及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只有靠音乐人们不断探索创作音乐、听众们不断听歌来彼此交叉验证到底对不对,活生生一笔怎么说都说不清的糊涂账。
更别提还有借着所谓音乐性来对歌手、对听众进行审美霸凌的无知优越者大量蔓延其中。歌是不听或者听不懂到要跟风的,但优越感是要秀的——
一掺杂,水就变得更浑了。
正因为这事难度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