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广成泽当典狱长的时候,最多时都指挥过几千人,更别说他去徐州之后,组织过更大规模的战争一一胜负结果先不论,至少庾亮也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战争经验算得上丰富,
可曾研习过今上历次大战?庾亮问道。
有所耳闻。
可知河阳筑城之战?
略知一二。
此战换你来打,怎么打?
持重而行,能胜则打,不能胜则保全实力为上。桓温沉吟片刻,说道。
那要打到什么时候?庾亮忍不住问道。
明公难道不知此仗精髓在于提振威望?桓温不服,少年意气上来,侃侃而谈:打赢了自无二话。若战败,则威望大损,异日行禅代之事,恐有为难之处。
庾亮听了有些失望,道:我固非良将,但总觉得你缺少一种气度。
桓温疑惑地看过去。
说不清。庾亮摇头道:遮马堤之战那个雷雨夜,天子亲率精兵渡河北上,喊出‘拔匈奴之地,置之中华’,这种事我觉得你做不到。你想得太多,便会患得患失,反而不容易打赢。
气度——桓温仔细咀嚼着这个词。
他才十七岁,纵熟读兵书,却也难以理解这两个字。
见桓温还能听得进去,庾亮笑了,说道:当大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元子,不如你去度田吧,陛下对此大为光火,一大批人要丢官去职,你到田曹领个小官,度一县之田,倒也不是不能安排。
仆还是想从军,望明公成全。桓温坚持道。
罢了,不勉强你。庾亮叹了口气,道:我写一封信,你带去秦州,面见温泰真,请他安排吧。天子要西巡了,或有机会。
可是要攻伐凉州?桓温问道。
或许还有杨难敌。庾亮说道:也别问东问西了,你才十七岁,要学的多着呢。
庾亮想起了自己十七岁时被天子支配、捶打的恐惧,当时觉得苦,
现在只会会心一笑。
他和天子的情分,哪是外人能理解的?我闯再大的祸,天子都会原谅我——
又说了一会话后,桓温被带到农庄歇宿。
庾亮则看向几个兄弟,问道:桓茂伦之子,如何?
才十七岁,哪看得出来。庾摇头道:此人有招揽的必要么?
故人之子,照拂一下罢了。庾亮说道。
他确实没对桓温多重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