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吧。邵勋说道:家里有多少地?
七顷,分作三四处,最大一处四百余亩。最近几年都买不到了。冯八尺说道。
七百亩地,又是部曲将,多半还有勋官在身,完全合法合规,度田是度不到他们头上的。
像他这种人,已经有能力让儿女们都住在一起,不用分开。
淮南大片荒地,不去买点么?邵勋问道。
冯八尺说道:臣不愿让儿女们离家远去。
邵勋有些感慨,老百姓都如此,他却让儿子们天各一方。
淮南要设军府了,如果愿意去,你儿子名列卫士兵籍应不成问题。邵勋说道。
冯八尺犹豫了一下,道:陛下这么说,臣便让次子报名,他虽然才十六岁,但也很能打的,箭射得很准,还会骑马。
哦?他现在在作甚?邵勋问道。
在家里帮忙哩,没事做。冯八尺说道。
舍得送二郎去淮南?邵勋笑道。
陛下有令,臣愿意。
邵勋点了点头,言外之意如果不是他提这事,冯八尺多半不愿意,家庭条件摆在这里,他养得活一个无所事事的儿子一一其实也不是无所事事了,可以帮兄长管理离家较远的田地,或者老冯直接分给次子一部分家业。
但冯八尺有这个底气,普通府兵则不一定,府兵部曲更没这个条件。
部曲要交税,其实只是佃农,很多人是俘虏或者罪人出身的役户,生活能好就怪了。
之前在左金吾卫招募过不止一次健儿,大部分都是部曲家的子弟,可见一斑。
王银铃对这些事很清楚,因为平城侍卫亲军中就有左右骁骑卫、左金吾卫的府兵子弟。若非实在没办法,谁愿意背井离乡啊。
左金吾卫余丁多不多?邵勋又问道。
韩王殿下之前来查过,列出来不少。冯八尺说道: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平丘府已经走了不少健儿了,也有一部分被授田转为民户,而今大概还有两三千余丁,都已年满十五六岁。
和平了,人就是这么一茬茬冒出来,让人欢喜让人忧一一如果是纯古代君王,大概率会很高兴,但邵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府兵制度延寿,就不会单纯高兴了。
韩王查得如何?邵勋问道。
冯八尺脸上有些惊叹,旋即说道:那可真是铁面无情,谁的话都不好使。陛下请看冯八尺指着不远处的武库,说道:韩王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