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心翼翼地维持这四卫府兵的战斗力,不让他们因为穷困而怨声载道。
但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等部就没这等好事了,仅有财帛、粮食赏赐罢了。
这便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不能谈到府兵就认为他们是一样的,事实上大不相同,无论是战斗力、财富、生活习惯还是忠心,其实都有差异。
今后制定各项有关府兵的国策时,当注意这一点。
“右龙虎卫将士颇为不易。”想通之后,邵瑾慨叹道。
他想了想后,当场唤来中舍人袁耽。
“殿下。”袁耽长身玉立,器宇轩昂,说话的声音中正平和,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挑不出毛病,真正的士人风范。
邵瑾以前很欣赏这种风度,认为大臣就该如此,现在还是很欣赏,却没以前那么热衷了,此刻只招手让他走近一些,低声道:“卿即刻手拟一疏,就说并州春旱,请普赐右金吾卫、右龙虎卫将士二匹绢帛。”
“是。”袁耽没有问为什么,立刻去写了。
不过三万八千余匹绢罢了,数目不小,但朝廷还给得起。
陛下将太子派过来,应该早就料想到这些事了,这就是给太子施恩的机会啊。
写奏疏的同时,不知道为何,他有些庆幸了起来。
前晋、刘汉、大梁甚至拓跋鲜卑在并州反复拉锯,导致士族寥落,甚至鼎鼎大名的太原郭氏都没多少人丁、资财了,太原王氏更是沦落为无足轻重的土豪,而也正因为如此,并州没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士人与他们竞争。
不然的话,就凭邵家父子对并州十一郡国(含凉城、马邑、云中、代四郡国)的重视,麻烦可不小。
奏疏一挥而就,文采飞扬,字迹端庄,送上去后,邵瑾看得赞不绝口,很快便遣人快马带回洛阳。
四月十六,队伍分批出雁门关,进入了马邑境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