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零散胡人,流放犯人安置到伊吾,
一步步增加户口,都比直接接收一个满是胡人部落、利益盘根错节的地方强,伊吾将来说不定比高昌还稳。
雪山以北比较麻烦,因为沙漠以北就有大量游牧部落,不好清理。将来老三最好的局面大概就是控制住雪山北麓那些较为肥沃的农业地带,然后隔着沙漠与那些部落纠缠。
其实这样倒也不错,至少雪山以南的高昌、伊吾二郡安全了,不是么?
不说了。眼见着到一个三岔路口了,邵璋下了马,道:今日一别,或还有相见之期。
定有相见之期。邵裕亦下马,紧紧握住了兄长的手。
******
自蓟城南下,可谓一片坦途。
尤其是行走在河北大地上时,那一望无际的平旷原野,密密麻麻的城池、军镇、乡村,以及随处可见的少年、孩童,都昭示着这个天下的户口、财富在一步步恢复,国力在一步步增长。
随行护卫们看到这副场景也有些吃惊。
他们中大部分是幽州人,即便近在哭尺,却也很少有人南下过冀州,尤其是人烟稠密的太行山东麓诸都。
真是好地方啊!
不过,当他们路过各郡,看到右飞龙卫、左龙虎卫的军城时,些许奢望又不翼而飞了。
都是经历过征辽之役的,府兵是什么战斗力都很清楚。
自大点讲,他们与府兵战斗力差不多。讲实话的话,其实是要差上一筹的,至少目前不如府兵,也不如禁军。
以中原雄厚的财力,供养十余万府兵、六万二千禁军,无论对上谁,只要主帅不是昏庸无能之辈,无不利也。
邵裕则神态自若地看着这一切。
正所谓无欲则刚,他现在只想着建设自已的辽东十一县,一点点积攒实力,稳固人心。
曾经的大敌高句丽去掉了小半条命,而今还在舔伤口,默默恢复国力。他这一生,如果没有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的话,首要敌人就只会是高句丽,兴许还有平州的鲜卑、乌桓。
背靠朝廷的情况下,辽东国底气很足,甚至会是插入高句丽柔软腹部的一把尖刀。
如果背后没有依靠,那么以现在的国力,只能说和高句丽差距较大。
当然,如果大兄能在乐浪、带方二都站稳脚跟,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局势就会好转很多。
一路走,一路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