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与嘉昭帝奏对,便提出采取外松内紧之法,即便派他入金陵协查案件,明面上也需淡而化之,尽量不生波澜。
所以对贾母等人说起此事,自然是轻描淡写,冠以优差美差之名。
贾政听了抚须笑道:“如此便正好,琮哥儿不知要去多长时间,可不要耽搁了明年的春闱。”
贾琮笑道:“圣上派我下金陵,并不是常驻,只将金陵火器司分部架构搭建,诸般事务开始推行,便可返回神京交旨,不过两月即回。”
贾母听了这话倒是放了心,既然是平顺的优差,那便是好事,省的贾琮去金陵又闹出什么事,在金陵老亲口中又生出什么不是来。
黛玉见贾琮从辽东回来,不过两月时间,就又要南下金陵公干,心中有些黯然难舍,迎春和探春等也都闷闷不乐。
但她们都是有些见识的闺阁,知道贾琮少年得志,为人瞩目,圣眷正隆,要像宝玉那样富贵闲散度日,是绝不可能的,总免不了操心奔波。
自从那日贾琮出宫之后,除了顾延魁和韦观繇,无人知道当日贾琮和嘉昭帝,关于稽查金陵要案的奏对内容。
只是在以后的几天,宫中依次颁发了数道圣旨。
一是经过推事院侦缉结果,吏部和大理寺八名官员涉及考功舞弊,着即捉拿下狱问罪,审讯后涉及舞弊人员,一律严惩。
二是吏部调配充实考功司官员,联同户部、兵部、五军都督府等衙门,对神京市舶司、金陵卫等有关司衙官员,进行考功论调。
三是金陵为大周陪都,江南六州一府中枢,海贸远夷聚散之地,为外防海贼倭寇之患,内承格物新学之兴。
特命工部火器司监正贾琮,入金陵组建陪都火器司分部,主导江南火器整训,寻访西夷格物名士,培植新学交流勾兑。
在贾琮出宫第二天,这三道圣旨在当日早朝宣诏,没用多久时间,三道圣旨的内容朝堂内外皆知。
第一道圣旨涉及八名吏部官员入罪,朝野哗然,并在神京引起不小波澜。
第二、第三道圣旨所谕,事项皆在千里之外的金陵,在神京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或许第二道圣旨传到金陵会引起些波动,不过相关官衙官吏考功论调,属于常有的吏治实务,也不算什么突兀之事。
最多在金陵官场之上,会上演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大戏而已,而对金陵以外的地方,几乎是毫无影响。
至于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