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心思敏锐,听到甄老太妃收到金陵家信,心中一跳,突然有种不好的感觉。
问道:“宫中的甄老太妃是金陵人,莫非和金陵甄家有关?”
紫鹃说道:“姑娘猜的一点没错,我也是回来的时候,听鸳鸯姐姐说的,那甄老太太正是出身金陵甄家。
甄家给老太妃的信中,提到了。”
紫鹃说到这里,看了看黛玉的脸色,竟有些犹豫起来。
黛玉一见紫鹃的神情,一颗心微微一沉,说道:“好姐姐你快说,就算你不说,我去问鸳鸯,还不是一清二楚。”
紫鹃见黛玉催促,知道这事情也瞒不过去。
府上那个不知,荣庆堂就是没嘴的葫芦,里面的事不出半日,就会在府中传开。
就算姑娘不去问鸳鸯,不用两天时间,也会传到她耳中。
于是说道:“金陵甄家给宫中老太妃的写信,提到三爷和甄家三姑娘,想让老太妃从中撮合,宫中予以赐婚。”
黛玉听了这话,脸色一下变得煞白,浑身发软,手中的信纸脱手而飞,在空中飘飘悠悠,最终萎落尘埃。
紫鹃见黛玉这等情容,心中担忧,扶着她坐下,急忙说道:“姑娘不要着急,这只是史家太太听来的消息,眼下还没成事呢。
我听了这消息就留意,在堂上多呆了一会儿,我看老太太的脸色很不好,谁都看出老太太不愿意这事。”
黛玉听到贾母不赞成这门亲事,三魂七魄似乎回来一半,下意识的问道:“外祖母当真不愿意?”
紫鹃刚才看了黛玉的样子,着实有些害怕。
见她一下子有些回神,连忙说道:“老太太当时脸色难看,谁都瞧得出她极不乐意的。
后来史家太太说,金陵甄家大老爷,不过是世袭了一个三品虚职,甄家还没有爵位,甄家姑娘和三爷不够般配。
没想到史家太太倒是个热心人,我瞧了老太太的脸色,她也觉得史家太太有理。”
黛玉听了这话,脸色似乎多了丝血色,外祖母不愿意这门亲事,或许还有些转机,但是一颗芳心依然纷乱如麻。
紫鹃见了黛玉的神情,暗自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家姑娘虽然年岁还小,但这几年一腔心思都在三爷身上。
今日荣庆堂上的事,必定会在府上传开,既然瞒不住不如说透些,也好让姑娘尽量安心,等到三爷回京,他总会有办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