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递之物的官员,即便面对只有编号没有名字的誊卷,也能按文识人,行舞弊之举。
因此,为了防范未然,这种对于阅卷官吏人员的出入盘查,严厉程度并不亚于举子入试贡院之时。
汉家从前唐推行科举之制,已历经千年,举子为了博取青云之路,各种挺而走险舞弊之举,都是层出不穷,前赴后继,不畏生死。
上千年的科举历程,从来都是舞弊和反舞弊的血肉搏杀,阴私夺天机,侥幸过关者不少,因此身死名裂更是数不胜数
礼部阅卷大堂,坐北朝南正向三间廨房,坐了春闱三大主考官,以示代天子遴选天下才俊之意。
大堂左右两侧两列九间侧房,安置担负阅卷重任的十八名同考官。
阅卷大堂正中,整齐排列密密麻麻书案,各房阅卷官和基层书吏,各自分而端坐,阅览整理源源不断运入大厅的誊卷。
十八房同考官根据考生专治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要义,进行分房阅卷。
考生在会试首场书经试,虽然只考七道答题,但会试提供答题却不止七道,考生根据专治经书进行选题。
五经之中,专攻诗易书的举子,数量远大于礼记和春秋。
因后二者经卷字数和难易程度,要远高于前三者,攻读钻研更加耗时耗力。
尤其春秋微言大义,常令研读的学子知难而退。
所以,十八房同考官中阅卷专治诗、易、书占多数,阅卷专治礼记和春秋为少数。
本届会试参考学子过三千余人,除了在誊抄试卷阶段被黩落的考生。
每房同考官原则上都需分阅两百多份试卷,合计过六百多张答卷。
但每房同考官下属阅卷官,在进行试卷初阅之时,会将首场书经试答卷之中,八股时文水准低劣、理义混淆者提前筛除。
学子如连首场基础的书经八股,都无法做到中流之上,在考生基数庞大的基础上,自然没有继续博取上榜的资格。
四月初二,本届会试首场书经试阅卷的第一日。
首场书经试为考据举子才学根基,书经试所用八股程文,不仅要义理通畅,更要遵循严格的书写规范。
对举子书经造诣,逻辑缜密,行文水平等都有极高要求。
因此,对于同考官和阅卷官来说,书经试的阅卷评等,比会试后两场更加耗费心力。
同样,对于应试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