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出类拔萃的人物,如一生官职止步五品,权柄狭隘,皇帝又如何重用,如何让他为自己执鞭坠镫,开拓功业。
所以,贾琮下场春闱,嘉昭帝还是乐见其成的,而且贾琮不像周君兴那样才情有限,以他的才华取进士之名,不过探囊取物。
这也是为何,当初甄芳青向太上皇乞求恩典,让贾琮父丧后能加恩春闱之试,嘉昭帝欣然顺水推舟的原因。
但是,对于嘉昭帝来说,贾琮只要进士及第就好,仕途通达有了敲门砖,不需像周君兴这样捉襟见肘。
出于帝王心法权术,不管是为了制衡防范,还是着眼于长远,他只需要贾琮上榜即可,并不需要他夺什么会元之荣。
而且依照常理判断,会试面对大周万千疆域学子,那是天下举子之争。
像贾琮这样的一州解元,普天之下可有不少,要说他就能夺取头榜头名,多半也是渺茫,这也是嘉昭帝从未料想到的。
可贾琮却再一次让他惊讶,这多少让嘉昭帝有些无奈。
他作为九五至尊,对于春闱殿试,拥有点选排序的权利,因皇帝是殿试实际主考官,殿试贡士及第被称为天子门生。
但是即便皇帝本人,权柄通天,但对于会试遴选也无随意掌控之力。
因为会试的遴选规则,比起殿试要规范严密许多,举子试卷进入阅卷之前,都要进行誊名易书,由多官衙参与监督。
如不是采取高明的舞弊之举,皇帝和三大主考官都无法预测,最后谁会是头榜头名。
所以,当嘉昭帝看到礼部上呈的会榜名录,看到贾琮成为首榜头名,虽然内心颇受冲击。
但他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是照常朱笔玉玺核批,照常让礼部按期发榜。
会试乃国之抡才大典,即便他是天子,也绝不会去操控做伪。
否则就是朝堂文官和天下士子为敌,难逃昭昭史笔,落得昏君之名,只怕连龙椅都要坐不稳。
嘉昭帝从贾琮身上收回目光,望着宝座玉阶之下,数百官员宫士,心中生出几分踌躇之意。
说道:“本次春闱会试,诸位爱卿殚心竭虑,任事辛劳,为国伦才,朕心甚慰。
入殿诸贡士,举业艰辛,跻身会试,名列皇榜,皆为学精深之辈,国之储臣,世之栋梁。
诸贡士入殿比试,珍之重之,严思深虑,朕望尔等尽展才学,为国献策,不负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