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人,一厢情愿扯淡幻想,发骚买浪而已
随着时间流逝,天色大亮,承天门外聚集的新科进士越来越多。
因入宫时辰未到,正是这些新晋进士,相互联络同年,交谈熟络好时机。
三百进士已是规模不小的人群,各自围成小圈,相互寒暄说话。
其中最多是以同乡相叙,也有以同师相论,或以同书院聚集。
另有一种便多些心机,以来经营人脉关系为上,为未来仕途打好伏笔。
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以三位一甲进士为核心,周围举了不少新科进士,相互寒暄攀谈。
而且三位一甲进士之中,又隐隐以贾琮为核心
其中原因不外乎状元张文旭、探花陈启瑞虽点榜之荣,名声大噪,却无官身名望。
相比之下,贾琮官爵贵重,名动天下,听说还是天子宠臣,自然也更炙手可热。
贾琮的同窗蔡孝宇、刘霄平也到承天门外,远看到一群进士围着贾琮攀谈。
他们和贾琮都是至交,有的是把酒闲扯的时间,所以只站在圈外看热闹。
此次蔡孝宇、刘霄平都名入二甲中前之列,只要有些运气,说不得都有入翰林之资,所以心情都十分轻松写意。
刘霄平望着贾琮身边的人群,说道:“玉章差一点就可以三元及第,名流青史,当真有些可惜。”
蔡孝宇微胖的脸庞上,带着一丝玩世不恭。
笑道:“我父亲说过,名望要有,过重不及,可成标靶,也为累赘,有时候仕途行事,反而难生风雷之气,难行务实之事。
玉章和普通人不同,他什么时候缺过名望,你瞧他不过做了榜眼,就已这般招蜂引蝶。
真要是做了状元,再见了我们,还不是鼻子上天,不妥不妥,榜眼足够了,大家还能好好吃酒说话,没那些劳什子顾忌。”
刘霄平听了微微一笑,想到蔡孝宇的父亲蔡襄,身为内阁大学士,虽位极人臣,却一贯有枭士之名。
蔡襄在朝臣之中,多少有些异类,不推孔孟恕德之道,只讲行事务实致用,虽是极有才干之人,但对政敌也一向毫不手软
他会对儿子说这样的话,一点也不奇怪,自己如果不是蔡孝宇的至交,只怕蔡胖子还会顾忌,自己还听不到这话呢。
微笑说道:“探花陈启瑞倒是仪表堂堂,风度大方,人缘颇好,着实不负探花之名。
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