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都有人情体面,如今琮哥儿可是翰林学士,读书人中顶尖的份儿。
国子监也是读书人的地方,只要他开口说上几句,小上两岁有什么关系,不过他一句话罢了。”
探春听了这话有些冒火,耐着性子说道:“姨娘这话也是可笑,国子监不是咱家开的,是朝廷正经学堂。
三哥哥如今虽名气大,但不知多少人盯着他,他如果拿自己名气徇私,第二日便有御史弹劾他。
如今东西两府都靠三哥哥支撑,要是他坏了名头,我们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赵姨娘听了这话,这才吓了一跳,她倒不是担心贾琮坏了名头,只是听到弹劾二字有些害怕。
当初自己老爷就是被人弹劾,吓得忙不迭搬出了荣国府,连官职都差些丢了。
如今二房已经成了偏支,老爷要是连官职都丢了,二房以后就不用过了。
同样的道理,如今琮哥儿是三丫头的靠山,他要是也被人弹劾,三丫头糟糕,自己也少个指望
探春见话语辖制住生母,又耐性子说了许多话,不外乎劝赵姨娘看好贾环,不要让他惹是生非。
等赵姨娘起身离开,探春才松了口气,她这生母混不吝性子,要是言语间闹起来,探春也是吃不消。
侍书见自己姑娘眉头紧蹙,问道:“姑娘是不愿环三爷去国子监读书?
不然环三爷即便年纪不到,姑娘也会先应了姨娘此事,如今却留下话头,姑娘是有什么担忧?”
探春苦笑道:“我们都是清楚的,宝二哥和环儿都不是读书材料。
别看三哥哥读书得意风光,这种事哪能人人如此,即便宝二哥去国子监读书,我都觉得不妥。
以宝二哥的性子,去哪儿读书只怕都是难的,我担心他在监里闹出事情,环儿多半也是如此。
三哥哥名动天下,人人瞩目,都说贾家现下是进士门第,翰林人家。
要是贾家子弟入国子监生出典故,未免让三哥哥留下诟病。
而且宝二哥刚入国子监,姨娘马上鼓捣让环儿入监,这可是要和太太杠上。
我在东府有三哥哥护着,姨娘和环儿可一辈子都在东路院,万不可因此事留下祸端。
所以眼下决不能让姨娘拿住这话头,但是我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一桩。”
侍书好奇问道:“什么都让姑娘算到,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探春明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