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忌家中体面,该会稍许克制脾气,对宝玉不会太过严厉,只是今日情形却不寻常。
昨日他便收到傅试拜帖,因此今早在东院待客,并没有随王夫人到西府听戏。
因想起女儿探春提过,这些日子对兄弟严加管教,听说贾环有所改观,如今已知道用心读书。
贾政对此有些将信将疑,因他两个儿子是一路货色,从小都生性惫懒,不肯用心读书。
自己严厉管教多年,都没有什么起色,难道就凭女儿一根戒尺,环儿就能开窍肯读书?
趁着傅试还没到府,贾政去了趟赵姨娘院里,没想到竟看到破天荒事。
儿子贾环伤势还没好结实,竟然拿着本论语诵读,摇头晃头颇为用心,看的贾政有些瞠目。
在贾政的印象之中,从没见过贾环不用督促,便会自发诵读经书。
他心中不由惊喜万分,没想女儿竟有这等本事,实在让他老怀欣慰。
之后傅试入府拜访,他本就有借贾政之便,借势攀附贾琮之心。
贾琮在身承双爵之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竟能名入一甲,官拜翰林学士,愈发让傅试艳羡难耐。
但他官职微小,又无家世根底,所凭倚仗便是拜入贾政门下,还有位才貌双全的妹妹。
他倒清楚自家根底,不敢奢望妹妹能做贵勋正室,因打听到都中传闻,威远伯美婢成群,素有少年风流之名。
自己妹妹是正经官宦小姐,又是才貌双全的人物,做不得荣国正妻,难道还做不得侍妾。
傅试年届三十有五,虽也是科甲出身,至今才做到府衙通判,才能家世所限,只怕从此止步于此。
他是官禄心极重之人,满肚子都是只争朝夕。
只要自己攀附得志,前程有靠,送妹子给入荣国做妾,实乃终山捷径之事。
他也深知贾政心思,见面没聊上几句,便是慧眼识珠、抚育英才、翰林门第诸如此类好话,一股脑往贾政脑门上砸。
总之一言一行,都往贾琮身上牵扯便了,贾政是个迂直之人,自然被傅试哄得乐淘淘、晕乎乎。
他又想到贾环抚卷苦读的模样,心中更生出些许期望,只盼膝下也出人物,自己厚德之名愈发实至名归。
但他出身世家门第,心中嫡庶之念根植,贾环肯用心读书,他虽也极高兴,但更希望嫡子宝玉也能读书出息。
正因此事让贾政存了念想,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