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作也不容易,刚晋升中级职称后,就有医院主动打电话过来直接五千一月把我招去了。
再后来苏州的一家康复医院更是开出一万的月薪,优越的住宿条件,五险一金,工作不到半年领导就准备提拔我做新开设病区的科主任。
离开老家在外漂泊了这么些年,此时终于看到曙光。
也就在这时,张老师找到了我,说他开了一家中医门诊,问我是否愿意一起干,是否愿意做一名真正的中医。
说实话,好不容易刚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稳定下来,又要重新开始,家里人并不赞同,我自己也有些犹豫。
院领导听说我要走,再三的挽留,甚至要为我开设中医诊室。可是对于中医内科,我有的只是向往,自己却是一窍不通。
以上这些似乎都是题外话,有点长,有些哆嗦。可能是这一次回老家参加高中同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一下子勾起了许多的回忆。
对于中医内科临床,在此之前的记忆并不多,大学时因为冬季皮肤瘙痒伴有牙龈肿痛,曾找过在外面开中医诊所的学校老师看过一次,他是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当时好象吃了一周还是十天的药。效果有,但不是太明显。
后来带我母亲也找他看过一次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效果也不是太好,不过服务态度是极好的,听家人说,吃完半个月的药后,他还亲自做了电话回访。
再后来到市中医院上班,当时医院也有位名中医,每天看诊的人从凌晨就开始排队,于是继续找他看冬天皮肤瘙痒问题,然而一周下来仍无明显效果,只得选择医院的皮肤科拿了西药,这一次倒是效果立竿见影,只不过来年冬季仍然复发。
从那时起,我就对中医治疗效果就多了几分怀疑。
直到有一次,我在一家综合门诊的针灸科坐诊,来了一位发热的病人,说是在隔壁内科输液一周了,高热还是反复不退,能用的抗生素都用上了,最后几天还加上了激素,结果都是当时热退,下午又开始高热,内科医师实在没辙,说要不找中医看看吧,于是推荐来到我这里。
病人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说实在的,在此之前,我几乎没开过一张中药处方。
当听说输液一周就退不了热,当下就很想打退堂鼓,不过其时我正备考主治医师,手头拿着一本伤寒论在复习,心念一动,便硬着头皮望闻问切。
患儿舌苔厚黄燥,面赤,汗出,怕热,一问四五天未大便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田梦顽 作品《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上架感言(可能史上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