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笔疾书,开始对原著进行了符合当下时政的全方位改编。
投稿的过程很顺利,华十二甚至因为质量十分优秀,还有燕大学生这个身份加成的原因,拿到了千字七元的稿费,这个价格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高的了。
很快腾飞的年代就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华十二还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就叫周光,嗯,光字片的光!
有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做地基,根本没有扑街的可能,不出意外的火了,编辑部那边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华十二的稿费也水涨船高,涨到了千字八元,好吧,就长了一块钱。
这天,教经济学的吴教授把华十二叫到办公室,他一进办公室,就见到吴教授桌上正摊开最新一期的经济研究。
这期华十二也看了,知道上面有吴教授的文章论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不过吴教授没有动那本经济研究而是拿出一本人民文学来,指着上面的:
“这个腾飞的年代是你写的吧,你小子就是这个周光吧?”
华十二有些惊讶,但没有否认,笑着反问:
“教授你咋知道的?”
吴教授呵呵一笑:“我咋知道.,呸,你这个东北口音能不能收一收,咋还传染呢,我一个南方人,现在说话就咋咋的.”
他说完脸色一沉:“你上我的课都不记笔记,天天都写这玩意,有几次我走到你身后看着你写,你说我咋知道的!”
华十二尴尬一笑,有人站他背后他当然知道,不过当时正下笔如有神呢,哪有功夫管是谁啊!
吴教授摆了摆手:
“放心,你的成绩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做不做笔记无所谓,我是想说,你这写的不错,我看了,很多观点很新颖嘛,你对经济改革也有研究?”
华十二呆着没事儿,就开始跟吴教授瞎侃起来,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很多后世关于改革开放的成熟观点,都听得吴教授眼中异彩连连。
之后华十二就成了吴教授的座上客,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经济改革和国际经济形势。
这天,吴教授把华十二找来,非要带他去见一个人。
华十二初时没有在意,可当他到了一个安保级别高到离谱的四合院外的时候,他心里隐隐有了猜想。
果然进入那四合院之后,就看到葡萄架下有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看着报纸。
老人见到有人来了,放下报纸,笑眯眯地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