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材料的研究是碳硅集团以产学研名义与交大两位教授密切合作的项目。
这种材料性能要求的提出是公司最初寻找力劲集团之后就展开的,核心目标便是突破传统铝合金的瓶颈,让它能够适配一体化压铸的工艺创新。
相较于力劲集团的波折,丁教授与彭教授带领的团队其实相当不负众望,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性能的挺进,而且,他们推出的是两种合金体系下5个亚型的铝合金,成功让材料流动性提升15%以上,强塑积提高到30%以上。
传统的铝合金,它在高温下的流动性不足,不好填充大型压铸模具的复杂型腔,最新研发的铝合金优化了镁、锌等元素配比,已经可以把充型速度提升至5ms,这就接近注塑塑料的流动性水平了。
通俗来说,新型铝合金既有流动性,结实又不脆,还不用免热处理,压完之后就可以直接用。
俞兴第一时间过目了实验室提交的材料说明,匆匆略过各种数据之后反复看了结论,最终便是对新型铝合金与超大型压铸机珠联璧合的向往。
要材料有材料,要设备有设备,虽说力劲那边还在优化,但一体化压铸至少也是能够强上了。
俞兴尽管高兴,心里也没下完全的论断,毕竟,还牵扯到一个良品率的问题,不过,这种全球独步的工艺确实越走越宽。
他定了定心神,致电材料实验室,又联系“碳力公司”,希望两边就着最新的突破进行新一轮的交流与推进。
很快,联合研讨会的时间就定在三天之后。
12月14日,还沉浸在材料突破喜悦中的俞兴接到idg掌门人的电话,得知他要从临港这边逛一圈,顺便有个值得推荐的人才。
熊潇鸽人没到,人才的履历先发了过来,第一眼就颇有缘分,倒也是一位出身交大的供应链老手,名为宋钢。
次日,俞兴欢迎熊总的到来,第一时间先带他浏览碳硅集团的进度,又习惯性的驾驶原型车,为他讲述这段时间遭遇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比如,德国的空悬与国产的深入。
比如,碳硅与力劲的合资以及铝合金材料的突破。
熊潇鸽本来还饶有兴趣,但越听越晕。
他在换自己驾驶原型车的时候,忍不住感叹:“俞总,我自诩是一个喜欢研究行业情况的投资人,但你这样的你真是越来越不互联网了。”
俞兴忍俊不禁:“那咱们去隔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