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利亚正如火如荼地搞着恶意收购,没想到本身的情况转眼间便成了被针对的第一目标。
过山峰的公开质疑既有businessinsider这类聚焦商业的数字媒体的全文发布,也有华尔街日报这类顶级媒体的重点梳理,甚至,连晚上的每日秀这样的全美知名节目也谈到了这件事。
之所以获得如此广泛的传播,除了过山峰本身的信用背书,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居功甚伟。
过山峰罗列了凡利亚制药公司旗下药品这两年涨价的幅度。
“治疗胃溃疡的zegerid从888美元涨到2600美元,涨幅193%。”
“治疗威尔逊病的syprine从1395美元涨到4200美元,涨幅201%。”
“治疗糖尿病的glumetza从896美元涨到3000美元,涨幅235%。”
“治疗铅中毒的calciumedta从950美元涨到7116美元,涨幅649%。”
药品可以涨价,但这样的涨价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凡利亚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4%左右,也是远低于类似公司15-20%的水平。
自1992年以来,美国每次选举必提医疗成本和保险问题,而在小奥登台之后,医疗改革更被他列为四大执政纲领之一,由此可见公众对此越来越高的关注程度。
在一场事关数百亿美元的医药公司恶意收购案里,另一个神秘的空头登场又罗列最容易引起传播和讨论的涨价情况,舆论的范围确实如愿扩大。
不过,过山峰只是陈述事实,没有煽动情绪,用数据来为这一环节的结论服务,认为“凡利亚公司把研发投入视为成本而非资产,进行的高杠杆、病态涨价、掠夺性收购的激进战略必将难以持续”。
过山峰这次的公开信来自俞兴与刘琬英的合作,关于商业模式的论断就是俞兴的手笔,以及,这也算决定过山峰下场的基石。
除了对其商业模式的否定,对凡利亚如今财务状况的梳理便由刘琬英来负责,她同样是比较了凡利亚与同行的情况,简洁的用合适的数据来说明它以债养债的糟糕局面。
“截止到2013年底,凡利亚的总负债是314.3亿美元,净负债率高达4.2倍,远超制药行业平均的2.5倍。”
“凡利亚在2月份的现金储备仅有18亿美元,不管是本次对艾尔建开启的恶意收购,还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