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吗?听到了吗!我们等这一天等太久了!必须好好聚聚,庆祝一番!”类似的场景在爱国商人、进步社团中不断上演,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虽未明言却心照不宣的巨大希望。
何雨柱也接到了霍生的电话。
“何生!看到新闻了吗?联合国!我们自己的国家回去了!香江、濠境,名正言顺!”
何雨柱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霍生,看到了。这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
“是啊!必然!何生,这局面我们这些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霍生意有所指,既指国家,也指香江的未来。
“做好自己的事,把根扎稳,把路走正。香江的未来,终究要建立在更稳固的根基上。”何雨柱的回答简洁,却蕴含着深意。
“明白,我这边准备举办个茶会,你要不要来?”
“我就不去了,你也知道我的性格,我去了再让他们不自在。”
“那好吧。”
何雨柱放下电话,拿起笔,在摊开的全球地图上,纽约、伦敦、中东的位置,画下了更深的标记。
汇丰银行总部,气氛凝重。
大班沈弼看着新闻,脸色阴沉。
黄河实业在石油危机中攫取的惊人财富、在新界近乎垄断的土地储备、对公屋项目的强势把控,再加上此刻联合国决议带来的巨大政治变量,让汇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必须制衡黄河!”沈弼对下面人说,“公屋项目体量巨大,不能由黄河一家独吞。立刻联系房屋署,重申我们支持引入多家有实力的承建商,分散风险,确保公平竞争!”
之后汇丰的人多次跟港府提出这个问题。
然而,港府房屋署的回应相当官方且冷淡:“黄河实业在资金、土地储备、工程效率和质量承诺方面,是目前唯一能确保项目如期高质完成的承建方。引入更多承建商需重新评估资质、分割标段,将极大延误工期,不符合当前紧迫的民生需求。感谢汇丰银行的建议。”
现实冰冷而清晰:没有第二家能在规模、成本、速度上与此时的黄河抗衡。汇丰的提议,石沉大海。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一间阶梯教室。
何雨水坐在后排,有些心不在焉。
讲台上,一位经济学教授正分析着刚过去不久的石油危机对全球格局的重塑。
她是被王思毓拉来的,她自己的学科里面可没有经济学,她不明白为啥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条山的狼 作品《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第260章 历史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