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歆儿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发糕,杜家哥哥,你说是不是?”廖歆儿脆声脆语。
杜锦堂有些羞涩地嗯了声。
王氏一张脸笑成了花:“哪有那么好,火大了,没那么软和,凑合吃还行。这还有,姝儿也吃点垫垫肚子,晚饭还得过一会,娘把这个鞋底做好。”
沈云姝拿了一块尝尝,红枣香甜,糕体松软有弹性,就是表皮蒸过头稍微硬了点。
普通人家过年过节才做一回,自然是好东西,拿这个送人也合适。
沈云姝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会,杜锦香做好晚饭来接杜锦堂,杜大夫也回来了,沈云姝便陪着王氏去送发糕。
杜大夫鳏居多年,王氏也要避嫌,便没进门,两家在门口说了几句。
杜大夫已经听杜锦香说过了,对她的决定没什么意见。
这几天他耳听着杜锦堂句句不离他的新朋友,杜锦香也对沈云姝夸奖有加,显然是不错的人家。他不在家的时候,两个孩子有个安稳的地方打发时间,他也是求之不得。
两家人谈得很愉快,杜大夫接了发糕,又说了几句,便各自回了家,这事便算正式定下了。
第二天廖源从乡下赶回来,还带了几个竹垫子,正好可以一层层卡在竹筐里,不需要再用蒸笼了。
这人总是闷声办事,想到就干。这垫子从劈竹子到做好,不知要花多久,怕又是没怎么睡。
但如此高效又眼里有活的合作伙伴对沈云姝来说自然是非常有益的,就连早上采买的事他都顺手包了,不需要王氏再跑一趟。
加上有杜锦香帮忙,沈云姝只要专心做饼,销量稳定在了一日五百个。
廖歆儿在几天后由杜锦香确认痊愈,和沈稷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分别跟着廖源出门,两个小家伙还比谁卖得多,谁卖得快,又好笑又好玩。
廖源的分红也跟着直线上升,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一百五十文。
不过廖歆儿头一天上岗回来,廖源还罕见地和她生气了。
“不...不能撒谎。”
那天廖源罕见地板下了脸,一向能说会道的廖歆儿低着头不吭声,嘴巴撅着,虽不还嘴但也并不服气。
沈云姝问清楚原委,顿时乐不可支。
原来头天沈稷出门,廖歆儿教他编了段故事应付砍价。
故事内容是说自家爹娘重病在床,他们几个孩子做了点饼出来卖,卖的钱要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