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穿着军装,手里握着一把弓,对着远处的靶子拉弓射箭,箭稳稳地射中了靶心。牧民们都欢呼起来,看向黄玉卿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黄玉卿看向人群后的黄明远,声音清晰:“有人说汉军靠女人帮忙,说我们藏着好东西不给牧民。可大家看看,这些武器,是为了保护朔北的每一个人;这汤药,士兵们喝,牧民们若是有需要,也可以来拿。朔北是我们的家,北境人打过来,毁的是我们的牧场,抢的是我们的牛羊,害的是我们的家人。我黄玉卿有没有藏私,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牧民们纷纷点头,一个年轻的牧民大声道:“夫人,我们信你!北境人敢来,我们跟他们拼了!”其他牧民也跟着附和,声音震天动地。
黄明远的脸涨得通红,想反驳,却被牧民们愤怒的眼神逼得后退了几步。李氏赶紧拉着他,小声道:“别说话了,再说话咱们就走不了了!”黄明远咬着牙,狠狠瞪了黄玉卿一眼,跟着李氏匆匆离开了人群。
黄玉卿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叹了口气。她知道,黄明远不会就这么算了,他心里的怨气,迟早会变成麻烦。青禾走到她身边,低声道:“夫人,刚才我看见黄明远跟一个陌生牧民说话,那人看着不像咱们牧场的,会不会是”
“有可能,”黄玉卿点头,“继续盯着他,有任何动静立刻告诉我。”青禾应了声“是”,悄悄退了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朔北上下都忙碌起来。牧民们主动把家里的兽皮拿出来,帮着士兵们做箭囊和护腕;妇女们则在医帐里帮忙熬汤药,照顾受伤的士兵;孩子们也提着篮子,去草原上采摘草药——那是黄玉卿教他们认的,能止血消炎。
黄玉卿则每天往返于将军府、军营和医帐之间。白天,她和周参将一起改良投石机,调整配重和支架的角度,让投石机扔得更远更准;晚上,她就去医帐里熬制汤药,用空间里的灵泉水稀释,让药效更好。萧劲衍也没闲着,他每天都去边境巡查,调整防御工事,根据之前截获的布防图,把薄弱的地方都加强了防守。
这天深夜,黄玉卿刚从医帐回来,就看见萧劲衍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一张纸条。他的脸色很凝重,见黄玉卿进来,把纸条递给她:“探马送来的消息,北境联盟又加派了两万铁骑,还带了几架攻城锤,看样子是想直接攻打咱们的城门。”
黄玉卿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很潦草,却透着紧张。她走到萧劲衍身边,坐下,轻声道:“攻城锤不怕,咱们的城门是用硬木做的,还裹了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