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耐寒种子,都在空间里。这次转移,正好能把老弱妇孺先安置到空间里暂避,等内城防御稳固了再出来。”
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空间也有局限,一次最多只能容纳三千人,而且待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天,否则灵泉的能量会不够支撑。所以我们得先把最需要保护的人送进去,剩下的人还要靠内城的工事。”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向萧劲衍透露空间的具体限制,也是为了让他更清楚后续部署的可行性——此前空间升级后解锁的“储物格”功能虽方便,但载人的限制一直是她心中的隐患,如今提前说明,也算是回收了“空间设定边界”的伏笔。
萧劲衍了然点头,不再多问,转身下城安排转移事宜。黄玉卿则留在城头,目光望向北方的天际线。风越来越大,似乎连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夫人,世子来了。”侍女青竹轻声提醒。
黄玉卿回头,看到萧明轩快步走来。才不过半年时间,少年的身形又拔高了些,脸上褪去了往日的怯懦,多了几分沉稳。他走到黄玉卿面前,拱手行礼:“母亲,城外的牧民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只是有几个老人不愿意走,说那是他们住了一辈子的地方。”
黄玉卿叹了口气。她早就想到会有这种情况,朔北的牧民性子执拗,故土难离是常情。她沉吟片刻:“你带些粮食和药品过去,告诉老人们,不是我们要放弃他们的家,而是等打退了敌军,我们还能回来。若是现在不走,不仅他们会有危险,还会拖累整个朔北。”
她顿了顿,又道:“另外,你让人把咱们之前准备的压缩肉干和御寒的棉衣给牧民们带上。告诉他们,到了内城,不会让他们受冻挨饿。”
萧明轩点头应下,正要转身,黄玉卿又叫住他:“明轩,你还记得去年母亲教你的‘预警网’吗?”
萧明轩眼中一亮:“母亲是说,用牧民的马队当眼线,在边境线外布置哨探?”
“正是。”黄玉卿颔首,“这次敌军来势汹汹,我们不能只守着城墙。你挑选一些熟悉地形的牧民,让他们带着信号弹,在黑风口、野狼谷这些必经之路设下哨探。一旦发现敌军踪迹,就立刻发信号,我们也好提前准备。”
这是萧明轩去年提出的构想,当时只是在小规模演练中使用,如今第一次真正投入实战,既是对他能力的考验,也是为后续“子女成长”埋下新的伏笔——黄玉卿希望通过这次战争,让萧明轩真正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