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看似随意地指点山水:“杨翁请看,此地来龙悠远,起伏有力;左右砂山环抱,如忠臣护主;前方溪流环抱,玉带缠腰。虽非大富大贵之局,却也是藏风聚气之所。”
杨承宗听得连连点头,虽不甚明了,却觉得很有道理。
登上卧牛岗,鲁地理神色变得郑重起来。他取出罗盘,仔细校对方位,口中念念有词,时而抓一把泥土在手中捻搓,甚至凑近鼻尖轻嗅;时而登高远眺,观察四周山势走向;时而又用线坠测量坡度角度。
杨承宗和仆从不敢打扰,屏息跟在后面。只见鲁地理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似乎在苦苦思索着什么。
其实,鲁地理心中早已锁定那“潜龙吐珠”的穴心所在。但他故意东量西测,折腾了大半日,将整个卧牛岗几乎走了个遍,显得极为认真负责,吊足了杨承宗的胃口。
日头渐高,山间湿热难当。杨承宗汗流浃背,却不敢催促。
终于,鲁地理在一片看似平平无奇、长着几棵歪脖子松树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地势略显平缓,并非最高处,也非最显眼处。他反复用罗盘定位,抓土查看,又登上一块大石眺望良久,最终面露惊喜之色,以手杖顿地,朗声道:“就是此处!找到了!”
杨承宗精神一振,连忙上前:“道长,找到了?”
“不错!”鲁地理指着脚下,语气肯定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兴奋,“杨翁请看,此地后有靠山如屏,前有案山如几,左右护卫周全,明堂开阔,水口收紧。此乃‘金牛卧云’之穴!虽不及那些可出王侯将相的‘潜龙吐珠’之类的大地,却也是百里挑一的上佳吉壤!葬先人于此,必主家宅安宁,人丁兴旺,子孙康泰,福寿绵长!虽未必能大富大贵,但保一家平安顺遂,书香绵延,足矣!”
他刻意点出了“金牛卧云”这个次一等的名目,却绝口不提脚下实则是万金难求的“潜龙吐珠”真穴,更在测量时,暗中将穴口朝向偏移了数尺。如此一来,吉穴的灵气仍会部分滋养杨家,使其家道不至立刻衰落,甚至小有兴旺,足以掩人耳目,却无法达到“潜龙吐珠”应有的极致效果。更关键的是,这数尺的偏移,正如在完美的堤坝上凿开了一个细微的缝隙,留下了可供他人日后“借运”的通道!
杨承宗大喜过望!他对风水半懂不懂,只见鲁地理说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而且勘察过程如此认真耗时,地点又就在本村后山,方便省事,心中已是深信不疑。他仿佛看到父亲得以安葬,杨家子孙从此平安顺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