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灵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白皙的脸颊因为大脑的高速运转而泛起一抹病态的潮红。
她死死盯着白板上的那几块石头,仿佛看到的不是桥墩,而是一组能够解开宇宙终极奥秘的密码。
下一秒,她猛地冲到白板前,一把从王浩手中抢过了记号笔。
她的手在轻微地颤抖,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个颠覆性灵感即将喷薄而出的极致兴奋!
“如果”
她的笔尖重重地落在白板上。
“如果把我们生态箱里的水循环系统,看作一条微缩的、不断侵蚀河床的河流呢?”
“如果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基质,看作是那座古桥脆弱的桥基呢?”
一句话。
仅仅两句话。
一个石破天惊的灵感,在所有人的脑海中轰然炸开!
之前所有的死胡同,所有的困惑,所有的失败,在这一刻,被一种来自完全不同领域的古老智慧,瞬间照亮!
他们不再是生态学者,不再是生物工程师。
他们是治水的工匠,是建桥的宗师!
“我明白了!”赵小海第一个反应过来,他一拍大腿,眼睛瞪得滚圆,“我们一直想怎么加固‘土壤’,但真正的问题是‘水’!是失控的水!”
“对!”陈勇也激动地站了起来,“我们用的是物理思维!不是化学,不是生物,是纯粹的物理结构思维!”
整个实验室的空气,被点燃了。
压抑和绝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疯狂的、创造性的激情。
他们大胆地决定,将这种古老的水利工程物理思维,原封不动地应用到尖端的微缩生态箱之中。
行动!立刻行动!
团队立刻分工,林晓灵负责建模,她将王浩画的导流石结构进行了无数次数学优化,使其更适合微观流体环境。
赵小海根据不同植物的根系特点,规划出基质的区域划分。
王浩和陈勇则冲向了隔壁的精密制造中心。
他们启动了学院里最先进的光固化3d打印机。
淡蓝色的光束在树脂槽中精准地扫描、聚合,一个全新的、布满无数微小仿生“导流石”结构的河床底座,在数字模型的指引下,一点一点地被“打印”出来。
那是一个充满了奇异美感的造物,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精心设计的沟壑与凸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吃海底捞 作品《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第106章:古桥的“失败”与生态学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