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着他的灵魂。
在学校,他每一次呼吸,吸入的都是经过方舟内循环系统精密过滤、富含氧离子的空气,清新得如同雨后森林。
而在这里,车窗打开的一瞬间,那股熟悉的,混杂着硫化物与煤灰的刺鼻气味,粗暴地灌入鼻腔,呛得他剧烈咳嗽起来。
天空是一种缺乏生机的铅灰色,太阳被尘霾遮蔽,只剩下一个模糊而无力的轮廓。
在学校,他乘坐的是在地下隧道中悄无声息、风驰电掣的无人驾驶电车,精准而高效。
而在这里,他被堵在震耳欲聋、喇叭声此起彼伏的车流中,出租车如同被困在蛛网中的甲虫,寸步难行。
刺耳的鸣笛声、发动机的轰鸣、路边小贩的叫卖,汇成一股混乱的声浪,敲打着他的耳膜。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一个被“未来”遗忘了的角落。
医院里,消毒水的味道浓得化不开,与走廊里病人们压抑的**、家属们焦灼的叹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人窒息的氛围。
病床上,父亲的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干裂,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声。
旁边的床位上,躺着同样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而住院的病友,一张张被病痛折磨得毫无生气的脸,与龙河大学里同学们那些意气风发、眼中有光的面庞,形成了最残酷的对比。
亲戚们陆续来看望父亲。
当他们听说王浩在龙河大学学的是“生态建筑”时,脸上都露出了同一种迷茫而不解的表情。
“生态建筑?那是个啥?”一个姑妈好奇地问。
“我琢磨着是不是就是搞城市绿化,种花种草的?”另一个叔叔猜测道。
“小浩啊,你这专业名字听着是挺高级,以后能找到工作吗?”一个平日里关系不错的表哥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现在这年头,还是学个计算机实在。
实在不行,你成绩好,考个公务员,铁饭碗,多安稳。”
这些话语,充满了朴素的、为他着想的善意。
可听在王浩的耳朵里,却不像是针,更像是钝重的凿子,一下一下,在他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和骄傲上,凿出难看的裂痕。
安稳?
他看了一眼病床上呼吸困难的父亲,又看了一眼窗外那片灰色的天空。
在这样的环境里,谈何安稳?
这一刻,王浩第一次如此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吃海底捞 作品《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第121章:一通家书与“学以致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