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物理法则的公然违背!”
“除非除非他们的数据是假的。”一个年轻些的教授,用极低的声音说出了那个所有人都想到,却不敢轻易说出口的词。
造假。
这个词,让整个办公室的温度,骤然又降了几度。
院长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他扫视全场,看到了每个人眼中相同的挣扎与决绝。
他知道,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一所大学的声誉,更是为了维护整个华夏,乃至世界学术圈的秩序与尊严。
很快,以这位院长为首,一批国内最顶尖的权威专家,迅速草拟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公开信。
他们以华夏材料学会部分理事的名义,将其联合发表在了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坛。
信中,他们展现了极高的学术手腕。
通篇没有直接否定“龙鳞”材料的存在,更没有使用“造假”这样会引发法律纠纷的词汇。
他们站在了科学的制高点上。
他们旁征博引,从最基础的物理学公理,到最前沿的化学理论,用无可辩驳的逻辑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论证。
其核心论点只有一个:一种“强度超越合金,重量轻于塑料”的材料,在现有的、经过百年验证的物理学框架之下,是不可能以稳定形态存在的。
这是一种体面的,却又无比尖锐的否定。
而在公开信的结尾,他们终于亮出了真正的杀招。
他们暗示,龙河大学为了追求轰动性的学术成果,极有可能在最关键的、无法被外界复现的原始实验数据上,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学术美化”。
这是一个业内人全都心知肚明的黑话。
它的意思,就是造假。
最后,他们发出了最致命一击——强烈要求龙河大学,向国际材料科学联合会,提交并公布其所有未经处理的、最原始的实验数据、光谱图、以及设备日志,以供全球同行进行公开、透明的交叉验证。
这封公开信,如同一枚投入舆论核反应堆的引信。
瞬间,将这场本就沸沸扬扬的学术争论,彻底推向了无法挽回的爆裂高潮。
刚刚因为论文的发表,而对龙河大学产生了一丝敬畏的网络舆论,瞬间倒戈。
权威的力量,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连燕京大学的院长,材料学会的理事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吃海底捞 作品《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第124章:学术界的震动与“不可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