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姜思安终究得自己承受。
毫无底线,毫无底线啊,如此党国,不亡才怪!
今天本来是要继续军统整编会议的,但毛仁凤“出差”了。
这位正局长不在,这会开起来也没用,自然是停摆一日。
到了次日,毛仁凤依然“出差”。
这时候再蠢的人,也意识到了姜思安的事,是毛仁凤丢出来的,而毛仁凤现在“出差”,目的就是任由舆论的发酵。
而舆论,确实是在发酵。
第一日,报纸上盛赞,赞叹军统的神通广大。
但到了第二日,画风突然改变了,因为有人提出了质疑:
既然冈本平次是我军统特工,那么,他为什么要勒紧裤腰带去支援日本海军?
这是资敌!
当有了第一个质疑后,各种质疑便开始层出不穷——曾经被夸奖的冈本平次和南田洋子的爱情故事都成为了质疑的武器。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质疑越来越多,甚至质疑声变成了抨击、抨击变成了实锤。
人人喊打!
姜思安,从被称赞到人人喊打,只有区区的五天时间。
军统在这五天内没有动作吗?
当然有。
毛仁凤指示军统的宣传机构:
一定要跟不良的舆论环境作斗争,一定要维护军统特工的声望,不能让姜思安这样的特工流血又流泪。
所以军统在报纸上义正辞严的表示:
军统的特工,在执行卧底任务期间,一定是恪尽职守的,请不要怀疑军统特工的操守。
很明显,这所谓的表示不过是为反对者提供优良的武器弹药。
若不是这一则申明,姜思安想要被人人喊打,估计还得要好几天的舆论酝酿呢。
这般的舆论,的的确确是达到了操控者的心理预期,随着舆论的发酵,张安平自然也难逃舆论的指责——无数的旧事被重新翻出来,本是针对姜思安的舆论,很是顺利的开始往张安平身上转移。
而“知情者”这时候就开始了爆料:
张安平利用姜思安卧底期间,大肆攫取了利益,现在手握大量的资金,国民政府要改编军统,张安平则想用手里巨量的资金来收买人心,跟国民政府对着干!
自古以来,冤枉你的人永远都比你清楚你有多么的冤枉。
就像幕后